唬、唬、唬
我很笨也很土,然我不辭辛苦,要把blog來作出,實在很辛苦。
苦、苦、苦
六道眾生都很苦,可是眾生不能悟,我製作blog很辛苦,我很笨也很土。
苦、苦、苦
如果眾生不能悟,就很苦,要離苦,就要脫胎又換骨,把佛經勤加閱讀。
不苦、不苦、不苦
若能大徹大悟,就不苦、就不苦,請問您苦不苦? 能否當家作主?
Fühlen Sie das Leben herrlich, hoffnungslos oder hoffnungsvoll?
Willkommen Sie uns besuchen und an unseren Paradies teilnehmen! In der Zwischenzeit, Ihre Kommentare und Vorschläge sind mir sehr willkommen!
No matter whether you are feeling hopeful, hopeless, happy, unhappy, satisfied, unsatisfied, disappointed and frustrated, welcome you to join us and exchange experiences, philosophy of life as well as different ideology and give us your comments & suggestions.
當我入凡塵,是身無分文,凡塵為凡人,福薄業障深,六根對六塵,掉舉又昏沉,於二六時分,學佛勤精進,不論利或鈍,轉凡入聖人。 天文與人文,由淺入深論,世尊轉法輪,離地有四寸,不傷眾生身,只因心不忍,瞋恨易招損,放逸是沉淪,借假以修真,絕不再昏沈。 人人學世尊,時時思修聞,能忍亦能仁,當旋流反聞,我是何許人,及與一切人,斷盡根識塵,趣入涅槃門,勸請諸世尊,恆轉妙法輪。 人我與世尊,共同一法身,仗承佛威神,得自在任運,依佛經律論,繼續做申論,使用白話文,為方便今人,盡此一報身,作一部廣論。 就像論說文,非利養名聞,實重責大任,願度有緣人,名為報佛恩。
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三個窩three nests
三個窩three nests
三個窩、三個窩,我看你、你看我,我看你、你看我; 我看到你有三個窩、三個窩、三個窩。你有三個窩! 第一個窩是你的自性佛、自性佛,第二個窩就是你的心窩、你的心窩、你的窩; 你的自性佛。自性佛是你第一個窩,第二個窩是你的心窩; 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是心窩; 第三個窩、第三個窩是住處的窩。如果鳥那叫做鳥窩,雞叫雞窩,人的窩、人的住所也叫窩。
你想要找一個新的窩? 哪一種新的窩? 你的自性佛、你的自性佛、你的窩,自性佛的窩,只有一個,只有一個窩。你的自性佛…,祂住在一個窩、一個窩; 你的自性佛現在已經有自己的窩! 你的自性佛的窩就是你這個假我、你這個假我、你的這個假我!
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你這個假我、假我的我,不是鳥窩、雞窩的窩; 所以說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你自性佛的窩…,就是這個假我、這個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這個就是第一個窩。第一個窩就是假我,是自性佛的窩,此窩、非彼窩,此我、非彼我,此我、非彼窩!
第二個窩、你的第二個窩就是你的心窩。你的心窩、你的心窩是你的第二個窩,此窩、也非彼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
這個心窩、娑婆的窩,在這個娑婆,你的心窩有兩種。此窩、也是非彼窩,此窩、非彼窩,在這個娑婆,你的心窩、你的心窩、心的窩…,這是一種心靈上的窩,或者是心臟的這個窩,不是新舊的窩。此窩、非彼窩,所以說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娑婆的窩,這個心窩就是心臟,因為你想要存活、你需要有一個心窩!
你在這個娑婆,你有好幾種窩: 第一個是讓你這個假我,維持生命過活,它就是心臟的心窩! 為了維持假我有一個心窩,它是肉團浦心的心窩在娑婆; 另外一個心窩是自性佛的心窩,無相的窩就是自性佛。你這個假我也有一個心窩; 所以說我要你聽懂我在說什麼,什麼是心窩? 什麼是窩?
第三種窩就是要讓你的假我,還有你的自性佛都可以在當中過活。這個窩是供應你這個假我和自性佛讓你借著這個假我,修這個真我,自性佛的窩。這個窩是有形的窩,是住處的窩; 是一個場所可以讓你每天來過活,要養這個假我,然後要來修這個真我的一個窩。
我們現在暫時有一個窩,就是有這樣的場所; 但是臨時要找一個新窩,我還要摸索、摸索、摸索,我不希望歲月蹉跎在娑婆; 但是我會盡量摸索,看看我們的新窩! 到哪裡可以找到我們的新窩? 所以說:此窩、非彼窩!
你有三個窩、三個窩、三個窩,第一個窩是你這個假我、還有自性佛,另外一個窩就是人居住的場所…,它也叫窩。雞住的地方叫雞窩,鳥住的地方叫鳥窩,豬住的地方叫做豬窩。你選擇的窩是一個很乾淨安寧,可以修行的場所的窩; 所以這個窩、這個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
我還在摸,也還在索,所以說我們現在有三窩、有三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非彼窩,你可曾聽說? 你是否曾聽說? 不是我喜歡來囉嗦!
三個窩、三個窩,我看你、你看我,我看你、你看我; 我看到你有三個窩、三個窩、三個窩。你有三個窩! 第一個窩是你的自性佛、自性佛,第二個窩就是你的心窩、你的心窩、你的窩; 你的自性佛。自性佛是你第一個窩,第二個窩是你的心窩; 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是心窩; 第三個窩、第三個窩是住處的窩。如果鳥那叫做鳥窩,雞叫雞窩,人的窩、人的住所也叫窩。
你想要找一個新的窩? 哪一種新的窩? 你的自性佛、你的自性佛、你的窩,自性佛的窩,只有一個,只有一個窩。你的自性佛…,祂住在一個窩、一個窩; 你的自性佛現在已經有自己的窩! 你的自性佛的窩就是你這個假我、你這個假我、你的這個假我!
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你這個假我、假我的我,不是鳥窩、雞窩的窩; 所以說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你自性佛的窩…,就是這個假我、這個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這個就是第一個窩。第一個窩就是假我,是自性佛的窩,此窩、非彼窩,此我、非彼我,此我、非彼窩!
第二個窩、你的第二個窩就是你的心窩。你的心窩、你的心窩是你的第二個窩,此窩、也非彼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
這個心窩、娑婆的窩,在這個娑婆,你的心窩有兩種。此窩、也是非彼窩,此窩、非彼窩,在這個娑婆,你的心窩、你的心窩、心的窩…,這是一種心靈上的窩,或者是心臟的這個窩,不是新舊的窩。此窩、非彼窩,所以說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娑婆的窩,這個心窩就是心臟,因為你想要存活、你需要有一個心窩!
你在這個娑婆,你有好幾種窩: 第一個是讓你這個假我,維持生命過活,它就是心臟的心窩! 為了維持假我有一個心窩,它是肉團浦心的心窩在娑婆; 另外一個心窩是自性佛的心窩,無相的窩就是自性佛。你這個假我也有一個心窩; 所以說我要你聽懂我在說什麼,什麼是心窩? 什麼是窩?
第三種窩就是要讓你的假我,還有你的自性佛都可以在當中過活。這個窩是供應你這個假我和自性佛讓你借著這個假我,修這個真我,自性佛的窩。這個窩是有形的窩,是住處的窩; 是一個場所可以讓你每天來過活,要養這個假我,然後要來修這個真我的一個窩。
我們現在暫時有一個窩,就是有這樣的場所; 但是臨時要找一個新窩,我還要摸索、摸索、摸索,我不希望歲月蹉跎在娑婆; 但是我會盡量摸索,看看我們的新窩! 到哪裡可以找到我們的新窩? 所以說:此窩、非彼窩!
你有三個窩、三個窩、三個窩,第一個窩是你這個假我、還有自性佛,另外一個窩就是人居住的場所…,它也叫窩。雞住的地方叫雞窩,鳥住的地方叫鳥窩,豬住的地方叫做豬窩。你選擇的窩是一個很乾淨安寧,可以修行的場所的窩; 所以這個窩、這個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
我還在摸,也還在索,所以說我們現在有三窩、有三窩,此窩、非彼窩,此窩、非彼窩,非彼窩,你可曾聽說? 你是否曾聽說? 不是我喜歡來囉嗦!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釋迦牟尼佛是我的本師
釋迦牟尼佛是我的本師
(師):「釋迦牟尼佛就是我的本師…,祂教我不執、轉識成智; 當你就要去思,你要不執你所謂的思,你認識不認識?
如果你不執著、不分別,你轉識成智; 你要去思色、受、想、行、識。如果你執,要去分別,第六識、第七識馬上把這個種子就存入第八識,懂了嗎?」
(徒):「知道了!」
如果你不執著、不分別,你轉識成智; 你要去思色、受、想、行、識。如果你執,要去分別,第六識、第七識馬上把這個種子就存入第八識,懂了嗎?」
(徒):「知道了!」
Hello! 有漏、無漏
Hello! 有漏、無漏
(師):「Hello! 我常常說 Hello! 為什麼我說Hello? 因為我有受、有覺受! 為什麼我有覺受? 因為我有漏! 我們有漏,我們這個身體因為是肉…,它肉身; 所以它是有漏。我們要修,從有漏要修,修到無漏…,就是我們的這個肉本身是個小宇宙; 那真正的大宇宙是無漏,真正的我們是無漏!
為什麼本來是無漏,現在變成有漏呢? 因為這個肉…,它就是一種色,色、受、想、行、識的色,英文就是一種form。
Hello! 我嘆、我說:“哈、漏”,是講我有漏! 哈! 我有漏、有漏! 我要從有漏到無漏,由小宇宙進到大宇宙; 我們走、這樣走,就是因為我們有漏! 我們還要再繼續走、不能停留,我們要修,修到無漏。為什麼本來就無漏還要修? 如果是無漏,它是不淨、不垢,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覺受? 我們的覺受,色、受、想、行、識,受…,我們這樣子走,要走到源頭!
人哪,這樣走到人生盡頭,然後又開始走; 最後還是要走回所謂的源頭,不停的走,這樣子有漏、有漏、有漏、有漏,本來應該是無漏,它是我們的源頭,我們要找到源頭,什麼是我們的源頭啊? 就是我們的起頭、就是我們的真面目! 所以我就說:“Hello…,哈、漏啊! ” 此“漏”,非彼“漏”,你是否有什麼覺受?」
(徒):「覺受?」
(師):「沒有覺受嗎? 一定有!」
(徒):「有啊! 覺受啊! 隨時都有很多覺受啊!」
(師):「你覺得有、還是沒有?」
(徒):「有!」
(師):「有! 是誰在覺得有? 是這個“無漏”覺得有? 還是這個“有漏”覺得有? 是你的肉,肉身…,這個色、受、想、行、識,是這個色身的覺受?」
(徒):「是色身的覺受!」
(師):「是色身覺得有,所以你覺得有?」
(徒):「是這樣子! 已經講啦! 是色身覺得有,有色身才會有受,沒有色身就沒有這個受啊!」
(師):「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受? 因為“無漏”是不淨、不垢,我們這個“有漏”是沾滿污垢!」
(徒):「是啊!」
(師):「所以要回到源頭!」
(徒):「回到源頭!」
(師):「嗯!」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地、水、火、風
地、水、火、風
說到風,這個地、水、火、風,風…,玉樹臨風、聞風不動,你心動、不心動? 看孰輕、孰重,有時候是命運抄弄,一切落空,人生如夢。夢,在夢中,夢醒也像一陣風,通通都是空。
風…,地、水、火、風,有人懂,有的人不懂,覺得它很空洞! 地、水、火、風,風…,來一陣風、去一陣風,風有沒有讓你感動? 你不感也不動,因為它是空! 風…,地、水、火、風,就像我們唱誦嗡、阿、吽,你如如不動、如如不動!
縱使業識種子起現行,它好像在動,可是你的心不動。如果你如如不動,而外面在動,你心靈也跟著悸動,那是什麼? 你是聞風不動、還是跟著動? 你就像在做夢,夢醒它是空! 為什麼說夢醒是空,因為你就像做了一場白日夢!
風…,什麼叫做風? 風雨交加…,它也是一種風; 一種是自然風,一種是人為的…,它有一種作用。人類用自己的科技,去創造出電動的風; 但是基本上,它是利用空氣在空中飄送、用電讓它動,人類通稱它是一種風。我要講的人的風…,地、水、火、風,所謂的四大皆空!
風…,你懂不懂、懂不懂什麼叫做地、水、火、風? 它是佛陀用來說明人體的構成,用這四種來說明; 由印度文、巴利文翻譯成中文的地、水、火、風。人們似懂非懂,把它講做一般人們所懂得的四大皆空; 但是沒有真懂什麼叫做四大皆空,因為懵懵懂懂,不是真懂! 請問你懂不懂? 知道、不知道它的用、功用?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現在、未來
(徒):「請說明過去、現在跟未來!」
(師):「我們眾生因為這個愛、愛染的愛,會覺得時間、空間的存在,你如果沒有這個所謂的愛染…,這種愛、私愛,濃得化不開; 就不會有所謂的現在、過去、未來,也就是說時間、空間這樣的存在。
如果把這個私欲、私愛拿開,離開這一種私愛、這種所謂的現在、過去、未來…,它不存在,也就是說沒有時間、空間這樣的存在; 是因為你把它隔開、拆開,才會有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
可是呢,你如何硬把這個過去、現在跟未來的時間,一段、一段、一段的拆開,把它分離開? 人哪,去執著所謂的時間; 人類自己去想像,去把它一段、一段把它拆開。事實上,你如果不要這樣子執著在這一點、第二點、第三點,哪裡可以分開啊?」
(徒):「分不開啊! 因為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因為有我執,用我的觀點來看啊! 從我現在來看,已經發生過的就是過去啊! 現在看到的就是現在啊! 對我來講,沒有發生的東西就是未來; 可是如果這個我拿掉的話,它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啦!」
(師):「它本來就不存在!」
(徒):「本來就是一種名相,方便於對應本位來稱呼,它本來就不存在,沒錯啊!」
(師):「如果能夠把這個排開…,」
(徒):「排開…?」
(師):「不要去執著在現在、過去、未來,趁現在讓你自己的法身起來,就會不去也不來! 明白、不明白?」
(徒):「明白!」
(師):「你如何起來啊?」
(徒):「如何起來?」
(師):「先觀自在!」
(徒):「觀自在!」
(師):「耶!」
(徒):「觀自在!」
(師):「要斷欲去愛!」
(徒):「斷欲去愛!」
(師):「你斷欲去愛、觀自在! 法身常在! 你有什麼不明白?」
(徒):「斷欲去愛! 已經變做是口頭禪,如何去斷欲去愛? 如何?」
(師):「你不要執著在私欲、私愛,小愛!」
(徒):「不要執著在私欲、私愛,小愛,就是斷欲去愛啦! 是嗎?」
(師):「法身起來,你自動會明白!」
(徒):「那講了等於沒講! 唉! 講到這個東西,你還沒有吃到; 說啊你吃到了,就會知道它的味道! 問題是你還沒有吃到嘛!」
(師):「那你要學習!」
(徒):「學習什麼?」
(師):「斷欲去愛!」
(徒):「斷欲去愛!」
(師):「你就是不明白要如何斷欲去愛!」
(徒):「對啊! 不明白啊! 你說要把私欲、私愛,私人的小愛去除,就是斷欲去愛嗎? 或是說…,它是斷欲去愛的一種初階的方法呢? 可以這麼講吧!」
(師):「你總是要有一個入門的…,」
(徒):「對啊! 一定要有個入門的…,不然就永遠不得其門而入啊! 唉!」
(師):「這個門是開著的…,」
(徒):「門是開著的…,但是看不見,它是開著的也沒用啊!」
(師):「哼! 你不想進來!」
(徒):「不是不想進來啊! 是看不見,進不來啊!」
(師):「你要把燈打開!」
(徒):「把燈打開? 燈是開著啊! 還是看不見啊!」
(師):「你的腦袋真的是空白!」
(徒):「腦袋不是空白,腦袋是裝滿了污穢!」
(徒):「請說明過去、現在跟未來!」
(師):「我們眾生因為這個愛、愛染的愛,會覺得時間、空間的存在,你如果沒有這個所謂的愛染…,這種愛、私愛,濃得化不開; 就不會有所謂的現在、過去、未來,也就是說時間、空間這樣的存在。
如果把這個私欲、私愛拿開,離開這一種私愛、這種所謂的現在、過去、未來…,它不存在,也就是說沒有時間、空間這樣的存在; 是因為你把它隔開、拆開,才會有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
可是呢,你如何硬把這個過去、現在跟未來的時間,一段、一段、一段的拆開,把它分離開? 人哪,去執著所謂的時間; 人類自己去想像,去把它一段、一段把它拆開。事實上,你如果不要這樣子執著在這一點、第二點、第三點,哪裡可以分開啊?」
(徒):「分不開啊! 因為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因為有我執,用我的觀點來看啊! 從我現在來看,已經發生過的就是過去啊! 現在看到的就是現在啊! 對我來講,沒有發生的東西就是未來; 可是如果這個我拿掉的話,它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啦!」
(師):「它本來就不存在!」
(徒):「本來就是一種名相,方便於對應本位來稱呼,它本來就不存在,沒錯啊!」
(師):「如果能夠把這個排開…,」
(徒):「排開…?」
(師):「不要去執著在現在、過去、未來,趁現在讓你自己的法身起來,就會不去也不來! 明白、不明白?」
(徒):「明白!」
(師):「你如何起來啊?」
(徒):「如何起來?」
(師):「先觀自在!」
(徒):「觀自在!」
(師):「耶!」
(徒):「觀自在!」
(師):「要斷欲去愛!」
(徒):「斷欲去愛!」
(師):「你斷欲去愛、觀自在! 法身常在! 你有什麼不明白?」
(徒):「斷欲去愛! 已經變做是口頭禪,如何去斷欲去愛? 如何?」
(師):「你不要執著在私欲、私愛,小愛!」
(徒):「不要執著在私欲、私愛,小愛,就是斷欲去愛啦! 是嗎?」
(師):「法身起來,你自動會明白!」
(徒):「那講了等於沒講! 唉! 講到這個東西,你還沒有吃到; 說啊你吃到了,就會知道它的味道! 問題是你還沒有吃到嘛!」
(師):「那你要學習!」
(徒):「學習什麼?」
(師):「斷欲去愛!」
(徒):「斷欲去愛!」
(師):「你就是不明白要如何斷欲去愛!」
(徒):「對啊! 不明白啊! 你說要把私欲、私愛,私人的小愛去除,就是斷欲去愛嗎? 或是說…,它是斷欲去愛的一種初階的方法呢? 可以這麼講吧!」
(師):「你總是要有一個入門的…,」
(徒):「對啊! 一定要有個入門的…,不然就永遠不得其門而入啊! 唉!」
(師):「這個門是開著的…,」
(徒):「門是開著的…,但是看不見,它是開著的也沒用啊!」
(師):「哼! 你不想進來!」
(徒):「不是不想進來啊! 是看不見,進不來啊!」
(師):「你要把燈打開!」
(徒):「把燈打開? 燈是開著啊! 還是看不見啊!」
(師):「你的腦袋真的是空白!」
(徒):「腦袋不是空白,腦袋是裝滿了污穢!」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獅子吼
獅子吼
(師):「且戰且走、且戰且走、且戰且走,我要發出獅子吼、獅子吼、獅子吼、獅子吼,我要到處遊、到處遊; 可是我自己卻沒有,我自己沒有,我沒有自由、沒有汽油、我要如何走? 究竟要如何走? 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如何做出獅子吼?」
(徒):「有!」
(師):「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
(徒):「有! 有獅子吼,有河東獅吼!」
(師):「哈哈!」
(徒):「哈哈! 有! 有!」
(師):「我吼、我吼、我吼、我吼,可是我沒有,我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如果說有、如果是沒有,有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沒有…,」
(徒):「沒有,就沒有!」
(師):「沒有的又是什麼?」
(徒):「沒有,唉! 好問題!」
(師):「我有、我有、我有、我有,我沒有、我沒有,就是沒有! 如果說沒有,我是否要向人來求? 如果說沒有,向人求; 如果是真有,就不需求、不需求、
不需求。
我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是有、還是沒有? 我只有一個頭、我只有一個口,我要發出獅子吼! 獅子吼! 我如何獅子吼? 就靠我的一張口、我的頭、我的雙手,我有雙手、一張口、也有兩個眼球; 我的眼球是烏溜溜、烏溜溜,如果是無所求,為什麼要做出獅子吼? 既然無所求,為何要做出獅子吼? 到底什麼理由?
我求的是什麼啊! 什麼是求的理由? 到底是真正的理由,讓我要獅子吼? 還是說我有所求? 就要說出我的來由,究竟是什麼來頭,讓我要做出獅子吼? 獅子吼? 獅子吼? 不能夠說是沒有源頭,就要做出獅子吼! 一定有什麼理由源頭,讓我要做出獅子吼!
我走、我走、我走、我走,我要怎麼走啊? 到處走! 我只有一個人頭、一張口、兩隻手; 我有兩隻手,難道還不夠? 我還要左右手! 我自己也有左手、我自己也有右手,為什麼還需要左手跟右手啊?
不夠、不夠、不夠,我火候還不夠! 為什麼說我的火候還不夠,所以不能做出獅子吼? 啊! 火候還不夠,可是現在已經又老、又醜! 火候還不夠,啊! 你說怎麼辦呢? 也就是說: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徒):「不是沒油嘛!」
(師):「哈哈!」
(徒):「你剛剛自己講沒有汽油啊!」
(師):「哈哈! 可是我要加油啊!
(徒):「沒有汽油,怎麼加油?」
(師):「I got to go!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師):「且戰且走、且戰且走、且戰且走,我要發出獅子吼、獅子吼、獅子吼、獅子吼,我要到處遊、到處遊; 可是我自己卻沒有,我自己沒有,我沒有自由、沒有汽油、我要如何走? 究竟要如何走? 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如何做出獅子吼?」
(徒):「有!」
(師):「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
(徒):「有! 有獅子吼,有河東獅吼!」
(師):「哈哈!」
(徒):「哈哈! 有! 有!」
(師):「我吼、我吼、我吼、我吼,可是我沒有,我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如果說有、如果是沒有,有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沒有…,」
(徒):「沒有,就沒有!」
(師):「沒有的又是什麼?」
(徒):「沒有,唉! 好問題!」
(師):「我有、我有、我有、我有,我沒有、我沒有,就是沒有! 如果說沒有,我是否要向人來求? 如果說沒有,向人求; 如果是真有,就不需求、不需求、
不需求。
我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是有、還是沒有? 我只有一個頭、我只有一個口,我要發出獅子吼! 獅子吼! 我如何獅子吼? 就靠我的一張口、我的頭、我的雙手,我有雙手、一張口、也有兩個眼球; 我的眼球是烏溜溜、烏溜溜,如果是無所求,為什麼要做出獅子吼? 既然無所求,為何要做出獅子吼? 到底什麼理由?
我求的是什麼啊! 什麼是求的理由? 到底是真正的理由,讓我要獅子吼? 還是說我有所求? 就要說出我的來由,究竟是什麼來頭,讓我要做出獅子吼? 獅子吼? 獅子吼? 不能夠說是沒有源頭,就要做出獅子吼! 一定有什麼理由源頭,讓我要做出獅子吼!
我走、我走、我走、我走,我要怎麼走啊? 到處走! 我只有一個人頭、一張口、兩隻手; 我有兩隻手,難道還不夠? 我還要左右手! 我自己也有左手、我自己也有右手,為什麼還需要左手跟右手啊?
不夠、不夠、不夠,我火候還不夠! 為什麼說我的火候還不夠,所以不能做出獅子吼? 啊! 火候還不夠,可是現在已經又老、又醜! 火候還不夠,啊! 你說怎麼辦呢? 也就是說: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徒):「不是沒油嘛!」
(師):「哈哈!」
(徒):「你剛剛自己講沒有汽油啊!」
(師):「哈哈! 可是我要加油啊!
(徒):「沒有汽油,怎麼加油?」
(師):「I got to go!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我要加油!」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張飛打岳飛
張飛打岳飛
(師):「你想要來一個張飛打岳飛,可是人家說張飛打不到岳飛,有誰可以讓張飛打岳飛? 你覺得張飛和岳飛…,他們兩個登對不登對啊?」
(徒):「張飛和岳飛啊…,兩個不大登對!」
(師):「那誰跟張飛會登對,或者是誰跟岳飛會登對啊?」
(徒):「岳飛登對的是文天祥…,張飛登對的是…,唉! 誰跟張飛比較登對? 鍾馗說不定跟張飛比較登對,都是鬍子啊!」
(師):「哈哈!」
(徒):「項羽跟張飛比較登對!」
(師):「我告訴你登對不登對啊! 是事在人為!」
(徒):「呀! 說得也是啊!」
(師):「事在人為! 你要知道張飛、張飛,人言可畏啊!」
(徒):「人言可畏!」
(師):「而且是事在人為,人世間本來有很多的是是非非。所以呢,才會有所謂的張飛打岳飛,如何能夠讓張飛打岳飛,這樣子就是所謂的脫離常軌。當脫離了常軌,他們倆個本身不是敵對,也沒有在作對; 而是人為,就是人們的口舌是非! 有所謂的口舌是非,他就要把張飛和岳飛湊成一對說張飛打岳飛,它只是什麼啊?」
(徒):「只是啊! 它只是一個…,」
(師):「它讓人們無言以對!」
(徒):「嗯!」
(師):「它只是有一些所謂的口舌是非! 所以人們有時候胡作非為,他說你想要張飛打岳飛啊! 其實人們到今天,他也沒有什麼是非,也沒有所謂的錯或對! 它已經變成一種俗話,他就說張飛打岳飛!」
(徒):「mm!」
(師):「張飛、張飛,你覺得張飛他會不會飛啊?」
(徒):「張飛!」
(師):「岳飛會不會飛啊?」
(徒):「當然啦! 他們以前不會飛,活著的時候不會飛,現在會飛啊!」
(師):「哈哈!」
(師):「你想要來一個張飛打岳飛,可是人家說張飛打不到岳飛,有誰可以讓張飛打岳飛? 你覺得張飛和岳飛…,他們兩個登對不登對啊?」
(徒):「張飛和岳飛啊…,兩個不大登對!」
(師):「那誰跟張飛會登對,或者是誰跟岳飛會登對啊?」
(徒):「岳飛登對的是文天祥…,張飛登對的是…,唉! 誰跟張飛比較登對? 鍾馗說不定跟張飛比較登對,都是鬍子啊!」
(師):「哈哈!」
(徒):「項羽跟張飛比較登對!」
(師):「我告訴你登對不登對啊! 是事在人為!」
(徒):「呀! 說得也是啊!」
(師):「事在人為! 你要知道張飛、張飛,人言可畏啊!」
(徒):「人言可畏!」
(師):「而且是事在人為,人世間本來有很多的是是非非。所以呢,才會有所謂的張飛打岳飛,如何能夠讓張飛打岳飛,這樣子就是所謂的脫離常軌。當脫離了常軌,他們倆個本身不是敵對,也沒有在作對; 而是人為,就是人們的口舌是非! 有所謂的口舌是非,他就要把張飛和岳飛湊成一對說張飛打岳飛,它只是什麼啊?」
(徒):「只是啊! 它只是一個…,」
(師):「它讓人們無言以對!」
(徒):「嗯!」
(師):「它只是有一些所謂的口舌是非! 所以人們有時候胡作非為,他說你想要張飛打岳飛啊! 其實人們到今天,他也沒有什麼是非,也沒有所謂的錯或對! 它已經變成一種俗話,他就說張飛打岳飛!」
(徒):「mm!」
(師):「張飛、張飛,你覺得張飛他會不會飛啊?」
(徒):「張飛!」
(師):「岳飛會不會飛啊?」
(徒):「當然啦! 他們以前不會飛,活著的時候不會飛,現在會飛啊!」
(師):「哈哈!」
分別意識與轉識成智
分別意識與轉識成智
我自指如來藏識,我知…,要自指自己的如來藏識,我們有五識、六識、七識、八識,因為我們無明、無知,所以有分別意識。
如果我們知、我們認識,過去的業識種子都藏於第八識,我們六識、七識有分別、執著的意識; 就讓我們無明、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必須知,要懂得轉識成智。
要指著自己,對自己有所認識,這就是不要癡! 只要你認識,你就不愚癡,有智慧的意思!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人要覺得自己很渺小
人要覺得自己很渺小
(師):「mmm…,你知道我為什麼我要搖? 當我搖,我知道我很渺小,很渺小!
人…,當他覺得自己很渺小,他就無法驕、無法俏、也無法傲; 因為人生難預料、很難預料,什麼時候會走掉? 所謂的走掉就是生命的終了,他就走掉! 一定要常常覺得渺小,隨時準備好要走掉。
生命隨時會終了,如果你自己覺得很大,大的不得了! 當一個人覺得他很大、很大,大到他看不到樹梢,他看不到頭腦,他看不到…,他什麼也看不到; 以致於無法找到心靈之鑰,也不懂得人生的奧妙! 人生是很美好! 生命真的是很美好! 我們要利用這個身體要趁早,你要去尋找; 真的人都在尋找,希望明朝會更好! 會更好!
人哪,會因為權勢、鈔票,或者美女、外事、外相、外貌,他覺得很美好而傾倒; 可是自己的智慧不開竅! 他不知道,也不明瞭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好,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妙; 以致於活到老、他沒有學到老,他只是面對終了,在哀號、哭叫,說啊! 我可是怎麼辦才好啊? 因為他又要走入另外一道! 哪一道? 他不一定在人道,在六道,他到處跑、東奔西跑。東奔西跑,其實真的不得了! 如果走到畜牲道、地獄道,可是怎麼辦才好啊?
人家說:「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個兒修行、自個兒了,自修自了!」,可是呢,又有幾個人真正的知道、真正明瞭? 如果真的明瞭,他會懂得要自修自了,他不會放棄分分秒秒; 因為分分秒秒都是這麼的重要,非常、非常的重要! 它是不多也不少,剛剛好! 如果一個人…,他真的智慧開竅,他明瞭要把每一分每一秒當做人生就快要終了,他是這麼的渺小,那他一定可以成道。成什麼道? 走向成佛之道,就是生死解脫道!
所以啊,我這樣子搖,我知道它是這麼的奧妙,我這樣子搖; 但是我的心不動搖,身體會動、會搖,我的內心不動搖,絕對不動搖,是這麼的靈妙! 它不動搖! 不管外境來了,看看就好,過了也就好,這就是靈妙! 人很渺小,你要抓住分分秒秒,不要讓它跑掉; 雖然說它分分秒秒、分分秒秒。
佛陀說: 過去的分分秒秒不可得,現在的分分秒秒,一樣不可得,未來一樣是不可得。有幾個人真懂得佛陀所說? 它究竟要表達的是什麼? 無非要分分秒秒! 分分秒秒,你一定要尋找自己的靈妙。什麼是靈妙啊? 它是不動搖! 如如不動,不動搖! 外境在動、在搖、在飄,可是你自己的靈妙,你的心、竅是如如不動,不動搖! 你是否也覺得自己很渺小啊? 縱使是很渺小,要懂得自己的靈妙是不動搖! 它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淨不垢,也就是不多不少! 你是否懂得這種妙? 妙! 妙不妙啊?」
(徒):「妙!」
(師):「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渺小,你越懂得趕快自修自了!」
(師):「mmm…,你知道我為什麼我要搖? 當我搖,我知道我很渺小,很渺小!
人…,當他覺得自己很渺小,他就無法驕、無法俏、也無法傲; 因為人生難預料、很難預料,什麼時候會走掉? 所謂的走掉就是生命的終了,他就走掉! 一定要常常覺得渺小,隨時準備好要走掉。
生命隨時會終了,如果你自己覺得很大,大的不得了! 當一個人覺得他很大、很大,大到他看不到樹梢,他看不到頭腦,他看不到…,他什麼也看不到; 以致於無法找到心靈之鑰,也不懂得人生的奧妙! 人生是很美好! 生命真的是很美好! 我們要利用這個身體要趁早,你要去尋找; 真的人都在尋找,希望明朝會更好! 會更好!
人哪,會因為權勢、鈔票,或者美女、外事、外相、外貌,他覺得很美好而傾倒; 可是自己的智慧不開竅! 他不知道,也不明瞭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好,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妙; 以致於活到老、他沒有學到老,他只是面對終了,在哀號、哭叫,說啊! 我可是怎麼辦才好啊? 因為他又要走入另外一道! 哪一道? 他不一定在人道,在六道,他到處跑、東奔西跑。東奔西跑,其實真的不得了! 如果走到畜牲道、地獄道,可是怎麼辦才好啊?
人家說:「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個兒修行、自個兒了,自修自了!」,可是呢,又有幾個人真正的知道、真正明瞭? 如果真的明瞭,他會懂得要自修自了,他不會放棄分分秒秒; 因為分分秒秒都是這麼的重要,非常、非常的重要! 它是不多也不少,剛剛好! 如果一個人…,他真的智慧開竅,他明瞭要把每一分每一秒當做人生就快要終了,他是這麼的渺小,那他一定可以成道。成什麼道? 走向成佛之道,就是生死解脫道!
所以啊,我這樣子搖,我知道它是這麼的奧妙,我這樣子搖; 但是我的心不動搖,身體會動、會搖,我的內心不動搖,絕對不動搖,是這麼的靈妙! 它不動搖! 不管外境來了,看看就好,過了也就好,這就是靈妙! 人很渺小,你要抓住分分秒秒,不要讓它跑掉; 雖然說它分分秒秒、分分秒秒。
佛陀說: 過去的分分秒秒不可得,現在的分分秒秒,一樣不可得,未來一樣是不可得。有幾個人真懂得佛陀所說? 它究竟要表達的是什麼? 無非要分分秒秒! 分分秒秒,你一定要尋找自己的靈妙。什麼是靈妙啊? 它是不動搖! 如如不動,不動搖! 外境在動、在搖、在飄,可是你自己的靈妙,你的心、竅是如如不動,不動搖! 你是否也覺得自己很渺小啊? 縱使是很渺小,要懂得自己的靈妙是不動搖! 它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淨不垢,也就是不多不少! 你是否懂得這種妙? 妙! 妙不妙啊?」
(徒):「妙!」
(師):「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渺小,你越懂得趕快自修自了!」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易經八卦與佛法
易經八卦與佛法
師:「中國有易經八卦,印度有佛法; 當易經八卦碰上佛法,你覺得哪一個比較有辦法?」
徒:「佛法比較有辦法!」
師:「為什麼你認為佛法比較有辦法?」
徒:「因為佛法通萬法,一通則百通; 所以通了佛法,易經應該也很容易通!」
師:「佛家有一句話說:”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那中國的文化有所謂的易經八卦, 透過卜卦,你也知道天地、人文、季節、天氣的變化; 預測很多未來的變化,但是為什麼它會比不上佛法?」
徒:「因為它還是要通過這個卦象來判讀,然後判讀的結果,要看個人的修養跟修行; 佛法如果說真正可以達到這個五眼六通的話,他可以看得很透徹,也不需要經過什麼卦啊,或氣候來看!」
師:「八卦是透過卜卦,佛法它一樣在變化,因為人世本來就無常; 所以呢,透過易經八卦這種卜卦,也了解很多無常的變化。為什麼差異會很大? 因為是看個人的修行跟造化,兩種其實都瞞偉大; 但是差異會這麼大! 因為中國的易經八卦…,它也是不停的變化,佛法有世間法跟出世間法! 如何的異跟如何的差? 為什麼落差會很大? 你的看法是怎樣?」
徒:「什麼落差?」
師:「就是說易經八卦跟佛法,因為是個人修行、造化不一樣,他最高可到達的、所理解的落差、變異很大。一種是會變異的,易經它會不停的變,佛法本來講的是無常; 易經八卦是一種有為法,佛法也是由有為法,最後修到所謂的無為法。有為法跟無為法,當然落差就很大!」
徒:「是啊!」
師:「但是光是講這樣子,多數人還是不容易了解它!」
徒:「嗯! 因為佛法說 ”萬法唯心造!”,只要這個心通了,萬法就通了! 易經不了解這個萬法唯心造的道理,它還是要以心外之物、這個卦象來推測萬法。所以說,從這個角度去看,它只是萬法之中的一個小法而已!」
師:「佛法講的是心法,易經八卦是一種心外求法!」
徒:「對! 是這樣子!」
師:「所以一種是有為法、一種是無為法,一種是心法、一種是心外求法!」
徒:「一種是心法、一種是心外求法! 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師:「所以它當然會有很大、很大的落差! 有佛法就有辦法,易經八卦雖然說,也努力去學如何來卜卦,可是它畢竟是一種世間法!」
徒:「畢竟是心外求法,不得究竟啦!」
師:「中國有易經八卦,印度有佛法; 當易經八卦碰上佛法,你覺得哪一個比較有辦法?」
徒:「佛法比較有辦法!」
師:「為什麼你認為佛法比較有辦法?」
徒:「因為佛法通萬法,一通則百通; 所以通了佛法,易經應該也很容易通!」
師:「佛家有一句話說:”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那中國的文化有所謂的易經八卦, 透過卜卦,你也知道天地、人文、季節、天氣的變化; 預測很多未來的變化,但是為什麼它會比不上佛法?」
徒:「因為它還是要通過這個卦象來判讀,然後判讀的結果,要看個人的修養跟修行; 佛法如果說真正可以達到這個五眼六通的話,他可以看得很透徹,也不需要經過什麼卦啊,或氣候來看!」
師:「八卦是透過卜卦,佛法它一樣在變化,因為人世本來就無常; 所以呢,透過易經八卦這種卜卦,也了解很多無常的變化。為什麼差異會很大? 因為是看個人的修行跟造化,兩種其實都瞞偉大; 但是差異會這麼大! 因為中國的易經八卦…,它也是不停的變化,佛法有世間法跟出世間法! 如何的異跟如何的差? 為什麼落差會很大? 你的看法是怎樣?」
徒:「什麼落差?」
師:「就是說易經八卦跟佛法,因為是個人修行、造化不一樣,他最高可到達的、所理解的落差、變異很大。一種是會變異的,易經它會不停的變,佛法本來講的是無常; 易經八卦是一種有為法,佛法也是由有為法,最後修到所謂的無為法。有為法跟無為法,當然落差就很大!」
徒:「是啊!」
師:「但是光是講這樣子,多數人還是不容易了解它!」
徒:「嗯! 因為佛法說 ”萬法唯心造!”,只要這個心通了,萬法就通了! 易經不了解這個萬法唯心造的道理,它還是要以心外之物、這個卦象來推測萬法。所以說,從這個角度去看,它只是萬法之中的一個小法而已!」
師:「佛法講的是心法,易經八卦是一種心外求法!」
徒:「對! 是這樣子!」
師:「所以一種是有為法、一種是無為法,一種是心法、一種是心外求法!」
徒:「一種是心法、一種是心外求法! 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師:「所以它當然會有很大、很大的落差! 有佛法就有辦法,易經八卦雖然說,也努力去學如何來卜卦,可是它畢竟是一種世間法!」
徒:「畢竟是心外求法,不得究竟啦!」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上天堂下地獄
上天堂下地獄
不管是上天堂、或者是下地獄,有人相信有天堂、有地獄; 所以他就從心裡生起一種很特殊的、內裡的一種意,深沉的意念。他會覺得說….他到底是要去天堂或者是去下地獄? 他會覺得真的有這種東西! 它的秘密在哪裡? 為什麼有天堂、有地獄?
他以為如果是真的,那如果是假的? 它到底跟自己的身、語、意有什麼關係? 當然這個天堂是在外道裡面的一種語言,那在佛教裡頭,它叫做上天、天上第幾層天; 是雷同的說法、雷同的語言,但是下這個地獄,不同的宗教都會有同樣的意念在裡面。
天堂跟地獄究竟差別在哪裡? 一個天、一個地,人們就會去思慮、去思考人生會有不同的際遇,為什麼會走到那裡? 會走到這裡? 人生是很崎嶇! 每個人都忘記過去的自己,來自哪裡,又要去哪裡? 無所悉! 真的是無所悉、也無從記憶!
所以人們啊,即將離去,他開始焦慮、很焦慮! …焦慮! 到最後一口氣,他必須離去、離開他的身體; 也就是四大分離。那是另外一種奧秘,很深、很深的深密! 如果要為你解析,你又看不到、摸不著; 你只能夠深信不疑說…他會來、會去、會離,他就是在六道裡來來去去。
可是要如何鉅細靡遺告訴你,它並不容易,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死去的已經死去; 他已經去,去到他該去的地方。或許天堂、或許地獄,但是還沒離去的,你看到的只是肉體,所以真的很難解析,要講到一番道理真的是不容易,所以人們內心就起疑! 疑啊! 就是疑! 看不到! 無法根據他看到的東西,可以讓他從心裡相信; 而絲毫沒有疑慮是很難、很難的東西,所以他就產生疑! 一旦疑啊! 很多的東西就會不成立,可是實際上它是存在的,究竟要如何講解、如何解析呢? 只好透過比喻,舉一些例來解析,所以很難、很難!
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就一直疑,卻又想要探索這個奧祕,人哪,這個意…,它稀奇、不稀奇? 它是變來又變去、變來又變去,只因為癡迷!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碰壁面壁和斷臂
碰壁面壁和斷臂
師:「當年達摩祖師為什麼需要面壁? 為什麼要面壁? 因為他碰壁,所以他就去面壁! 他碰到什麼壁? 他碰到梁武帝! 達摩祖師為傳法語來到東方,可是他碰到梁武帝,他怎麼講,梁武帝都聽不進去。梁武帝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功德累積,雖然他會請教達摩祖師開示法語、佛語。達摩祖師內心懊惱不已,有無限的委曲想要歸去,不得已只好到少林寺面壁。他難道是為思過而面壁? 非也! 他只是要瞭解東與西的相同、相異,他必須要窮究這樣的道理! 當他窮究道理、等待時機,也就是說因緣、因時、因地、因機,就會有不同的徒弟來到他那裡,為他斷臂求法語。
是誰斷臂求法語,你可曾記憶? 慧可 (神光) 為了求法語而斷臂,在雪地裡斷臂,只為求法語。達摩祖師雖然不是涕零感激,但是他會心動、產生漣漪,所以收慧可 (神光) 為徒弟。他認為慧可 (神光) 可取,把心法傳承給慧可 (神光)。
一個是斷臂,一個是面壁,所以這就是因緣和巧遇,他們兩個本來就會相遇在那裡,是一種奇蹟或者是巧遇!為求法語,一個可以斷臂,一個可以面壁。梁武帝雖然有蓋廟宇,表面上有功德累積,但是心裡執著、沒有斷愛去欲; 法身不起。如果沒有斷愛去欲,瞭解真正的法義和法理,就會一直在六趣輪迴不已。」
徒:「達摩已遠去,達摩的武功已不可追尋,失去蹤跡 ...」
師:「他是歸去來兮 ....」
徒:「只剩下 ...」
師:「武功心法!」
徒:「只剩下書中的典籍,現在這個時候武功重現,可以有各種錄影、錄音設備。」
師:「現在利用高科技,可以把武功的點點滴滴儲存記憶,要如何記憶? 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節錄、摘錄下來,儲存光碟的記憶,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但是在古典經籍裡,武功心法要怎麼傳承? 是靠文字的記憶。但是它隨著時間的遷移,已經消失得沒有蹤跡,如何重新出現? 如果你有心法,就知道它是相通的,所以這叫緣起。
因緣、因時、因地、因機這種緣起,它有音波、訊息儲存在宇宙虛空裡,你能夠用你的腦力、心力蒐集,它是一種密; 但這個密 要懂得解密,就是用身語意蒐集,你合一、就可以抓取、擷取。擷取後的訊息,我用念以肢體、語言表達出去,所看到的東西,可以是一種瑜珈、一種 拳、一種劍,任何一種法器或是武器。
如果你通了,自動看得到任何東西,就知道這個東西、它的用意,是一種用具、一種工具,你知道如何操作得宜。表現在外面,它有一個面積、一個體積,怎麼樣採用它? 如何運用它最適宜? 你自己心裡有這個東西,看到它,看在心眼裡,也可以說熟悉,自然地就知道怎麼操作,絕對沒問題! 是大同小異,但是你要運用得宜,自然地就知道看到一個東西,要怎麼提? 要怎麼踢? 要怎麼取? 怎麼放下去? 都不是問題!」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入流不入流
入流、不入流
師:「Hello、hello、hello,我們有出去走,從北投、從北投走到山的那頭,走一走,今天的天氣可是冷颼颼、冷颼颼。從這頭、到那頭,從這頭、到那頭; 然後我們也到處逛、到處遊,我們去到山頭,我們是自由來、自由走。
在山的裡頭,我從這頭、到那頭,這樣子走,這樣子遊,嗯! 你有沒有什麼覺受啊?」
徒:「覺受?」
師:「嗯!」
徒:「覺得…,」
師:「什麼都沒有!? 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
徒:「什麼都沒有! 你說山的那頭,什麼都沒有?」
師:「就是除了人頭…,」
徒:「嗯! 除了人頭…,還有話題!」
師:「還有香油!」
徒:「人頭跟香油!」
師:「還有我們也看了一些比丘!」
徒:「對啊!」
師:「比丘、比丘,他應該自證又自修,自證又自修! 裡頭,有許多的比丘,有的人埋首; 他們在搜(search) 他們想要搜(search)的東西。有的人可能是埋首在經卷裡頭,他們就是這樣子忙! 有的人把頭探出去,有的人看裡頭; 可是如果沒能夠好好的修,最後只有剩下香油!
我不出家,不當比丘; 我還是要修,我還是要修。如果不修,沒好好的修,縱使當比丘; 也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只能夠囚、囚、囚(求、求、求),把自己來囚,然後得不到自由! 他們在修,為什麼要修? 他們在修什麼啊?」
徒:「修,當然是修成佛之道啊! 修,只能說在成佛之道上走啊! 修,希望是修到…,因為他們那些話語,看起來都像禪宗,都是想要明心見性!」
師:「他們想要入流!」
徒:「入流!」
師:「對!」
徒:「想要明心見性! 可惜都不入流啊,沒有人入流! 是嗎? 其實,我看現在世界上大部份的人都是不入流的,很少有人入流的,我們有碰到其他入流的嗎? 好像沒有啊!」
師:「所以我為問你有沒有比丘已入流? 這麼的長久,在這樣個地球,有許多的比丘…,他們所求就是希望能夠入流; 可是現在的比丘,他們每天在持咒、很認真在修,為什麼不入流啊?」
徒:「不入流,就是修…,不得其法! 沒有明眼人指導,不然照理講; 得其法又有明眼人指導; 應該不是那麼難成就,應該!」
師:「那我請問你,你入不入流?」
徒:「我也不入流啊!」
師:「你已經擁有人來指導該如何修,你卻又為什麼不入流?」
徒:「我沒有時間修!」
師:「你不入流,我覺得很愧疚!」
徒:「沒有時間修!」
師:「我覺得愧疚! 因為我沒有辦法教你如何入流! 我很愧疚!」
徒:「唉!」
師:「我真的很愧疚! 你也修得很久、很久!」
徒:「我已經很久沒有在修!」
師:「你知不知道,為什麼你也不入流?」
徒:「因為沒有心在修!」
師:「不是! 因為向外求、向外求!」
徒:「向外求!」
師:「對! 你不入流! 你已經有我來教你怎麼修; 可是你卻不入流,只因為你的心向外求! 你向外求,我很愧疚,因為你跟我很久; 可是你不入流! 我很愧疚!
我究竟應當如何來教,讓眾生懂得向內修,而不是向外求; 所以我需要研究、研究! 我自修、也無所求,縱使是無所求,可是如果想要幫助眾生入流,你覺得我須不須要繼續修? 修正的修!」
徒:「修正的修! 為什麼是說修正的修,不是修行的修?」
師:「我當然會修! 但是修正,我是要調整,我需要研究!」
徒:「為什麼眾生不入流?」
師:「嘿! 我要研究為什麼眾生會這樣不入流!」
徒:「唉! 研究!」
師:「我需要做專題研究! 呵、呵、呵!」
徒:「這個研究…,」
師:「有這麼多老參、老學究,他們也已經研跟修這麼久,為什麼就不入流? 他們也知道說要向內修,不要向外求; 可是呢,我要探究、我要研究他們學這麼久,為什麼不入流? 這個主題應當研究、研究,探究、探究!」
徒:「對! 這倒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師:「這是我今天到此地一遊,我個人的覺受,我應該好好研究、研究,探究、探究,究竟是什麼特殊的理由讓這麼多研修佛學這麼久,也很想入流,卻為什麼就不入流?」
師:「Hello、hello、hello,我們有出去走,從北投、從北投走到山的那頭,走一走,今天的天氣可是冷颼颼、冷颼颼。從這頭、到那頭,從這頭、到那頭; 然後我們也到處逛、到處遊,我們去到山頭,我們是自由來、自由走。
在山的裡頭,我從這頭、到那頭,這樣子走,這樣子遊,嗯! 你有沒有什麼覺受啊?」
徒:「覺受?」
師:「嗯!」
徒:「覺得…,」
師:「什麼都沒有!? 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
徒:「什麼都沒有! 你說山的那頭,什麼都沒有?」
師:「就是除了人頭…,」
徒:「嗯! 除了人頭…,還有話題!」
師:「還有香油!」
徒:「人頭跟香油!」
師:「還有我們也看了一些比丘!」
徒:「對啊!」
師:「比丘、比丘,他應該自證又自修,自證又自修! 裡頭,有許多的比丘,有的人埋首; 他們在搜(search) 他們想要搜(search)的東西。有的人可能是埋首在經卷裡頭,他們就是這樣子忙! 有的人把頭探出去,有的人看裡頭; 可是如果沒能夠好好的修,最後只有剩下香油!
我不出家,不當比丘; 我還是要修,我還是要修。如果不修,沒好好的修,縱使當比丘; 也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只能夠囚、囚、囚(求、求、求),把自己來囚,然後得不到自由! 他們在修,為什麼要修? 他們在修什麼啊?」
徒:「修,當然是修成佛之道啊! 修,只能說在成佛之道上走啊! 修,希望是修到…,因為他們那些話語,看起來都像禪宗,都是想要明心見性!」
師:「他們想要入流!」
徒:「入流!」
師:「對!」
徒:「想要明心見性! 可惜都不入流啊,沒有人入流! 是嗎? 其實,我看現在世界上大部份的人都是不入流的,很少有人入流的,我們有碰到其他入流的嗎? 好像沒有啊!」
師:「所以我為問你有沒有比丘已入流? 這麼的長久,在這樣個地球,有許多的比丘…,他們所求就是希望能夠入流; 可是現在的比丘,他們每天在持咒、很認真在修,為什麼不入流啊?」
徒:「不入流,就是修…,不得其法! 沒有明眼人指導,不然照理講; 得其法又有明眼人指導; 應該不是那麼難成就,應該!」
師:「那我請問你,你入不入流?」
徒:「我也不入流啊!」
師:「你已經擁有人來指導該如何修,你卻又為什麼不入流?」
徒:「我沒有時間修!」
師:「你不入流,我覺得很愧疚!」
徒:「沒有時間修!」
師:「我覺得愧疚! 因為我沒有辦法教你如何入流! 我很愧疚!」
徒:「唉!」
師:「我真的很愧疚! 你也修得很久、很久!」
徒:「我已經很久沒有在修!」
師:「你知不知道,為什麼你也不入流?」
徒:「因為沒有心在修!」
師:「不是! 因為向外求、向外求!」
徒:「向外求!」
師:「對! 你不入流! 你已經有我來教你怎麼修; 可是你卻不入流,只因為你的心向外求! 你向外求,我很愧疚,因為你跟我很久; 可是你不入流! 我很愧疚!
我究竟應當如何來教,讓眾生懂得向內修,而不是向外求; 所以我需要研究、研究! 我自修、也無所求,縱使是無所求,可是如果想要幫助眾生入流,你覺得我須不須要繼續修? 修正的修!」
徒:「修正的修! 為什麼是說修正的修,不是修行的修?」
師:「我當然會修! 但是修正,我是要調整,我需要研究!」
徒:「為什麼眾生不入流?」
師:「嘿! 我要研究為什麼眾生會這樣不入流!」
徒:「唉! 研究!」
師:「我需要做專題研究! 呵、呵、呵!」
徒:「這個研究…,」
師:「有這麼多老參、老學究,他們也已經研跟修這麼久,為什麼就不入流? 他們也知道說要向內修,不要向外求; 可是呢,我要探究、我要研究他們學這麼久,為什麼不入流? 這個主題應當研究、研究,探究、探究!」
徒:「對! 這倒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師:「這是我今天到此地一遊,我個人的覺受,我應該好好研究、研究,探究、探究,究竟是什麼特殊的理由讓這麼多研修佛學這麼久,也很想入流,卻為什麼就不入流?」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爭取最後一口氣
爭取最後一口氣
師:「這樣子手比一比、比一比,你是否可以看出這個端倪? 如果你觀緣起,觀得很仔細,這樣子比、比、比、比一比,它有不同的距離; 上比、下比、前比、後比,你是否可以看出它的端倪?
如果是 1 + 1 它不一定等於1,它也可以等於1,1 + 1可以等於11; 1 + 1也可以等於7,這又是什麼道理? 一種是數理的關係,一種是物理的關係。
離,你要聽仔細,看你是否可以看出它的端倪? 比一比、比一比,然後,你看你的鼻,眼、耳、鼻、舌、身、意; 你呼吸靠你的鼻,有人呼吸是靠肚臍,為什麼你呼吸是靠鼻,不是靠肚臍?」
徒:「普通的都是靠鼻啊! 只有這個修練過的; 像修什麼龜息大法,他才有可能靠肚臍啊!」
師:「為什麼有人靠鼻,有人靠肚臍,它中間的道理、奧秘是在哪裡? 你透過鼻你在呼吸,所以只要你有一口氣; 你就有所謂的鼻息,那是一種很自然的道理! 既然鼻已可以呼吸,為什麼還靠肚臍來呼吸,道理是在哪裡?」
徒:「這個道理是說…,按照道家的說法: 它認為這個人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是靠肚臍在呼吸,那出生以後就變成後天的; 變做是要用鼻呼吸,要長生不老、返老還童,就要靠肚臍來呼吸,所以這也是一種修練的方法。」
師:「嗯! 它有它的奧義、有它的奧秘,但是如果想要靠肚臍呼吸; 他也是需要學習,他是為了延長鼻息,也就是為了延長最後一口氣。
當四大要分離,鼻息,他把氣呼出去; 但是他想要再吸取最後一口氣,可是已經沒有體力,可以讓他繼續呼那一口氣。當他要吐最後一口氣,他的呼吸止息,已經不能夠再吸取; 也就是呼吸最後一口氣,也代表這個人…,四大真的就此要分離,也代表這個人即將離去! 如果他平常有練習,維持、持續最後一口氣,只是為了…,真的就是人的最後一口氣。
為什麼要維持最後一口氣? 因為當四大要分離,四大分離跟這個有關係,跟這個有關係! 因為業力、業力所驅,把他拖去! 如果你可以爭取最後一口氣,是靠你自己,真正的你…,是真正的你在爭取最後一口氣; 就是說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業力,他的目的在這裡! 就是不要被業力給拉去,是由自己掌控自己的業力!」
徒:「這樣講,當然聽從懂啦! 可是
師:「如果
如果是 1 + 1 它不一定等於1,它也可以等於1,1 + 1可以等於11; 1 + 1也可以等於7,這又是什麼道理? 一種是數理的關係,一種是物理的關係。
離,你要聽仔細,看你是否可以看出它的端倪? 比一比、比一比,然後,你看你的鼻,眼、耳、鼻、舌、身、意; 你呼吸靠你的鼻,有人呼吸是靠肚臍,為什麼你呼吸是靠鼻,不是靠肚臍?」
徒:「普通的都是靠鼻啊! 只有這個修練過的; 像修什麼龜息大法,他才有可能靠肚臍啊!」
師:「為什麼有人靠鼻,有人靠肚臍,它中間的道理、奧秘是在哪裡? 你透過鼻你在呼吸,所以只要你有一口氣; 你就有所謂的鼻息,那是一種很自然的道理! 既然鼻已可以呼吸,為什麼還靠肚臍來呼吸,道理是在哪裡?」
徒:「這個道理是說…,按照道家的說法: 它認為這個人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是靠肚臍在呼吸,那出生以後就變成後天的; 變做是要用鼻呼吸,要長生不老、返老還童,就要靠肚臍來呼吸,所以這也是一種修練的方法。」
師:「嗯! 它有它的奧義、有它的奧秘,但是如果想要靠肚臍呼吸; 他也是需要學習,他是為了延長鼻息,也就是為了延長最後一口氣。
當四大要分離,鼻息,他把氣呼出去; 但是他想要再吸取最後一口氣,可是已經沒有體力,可以讓他繼續呼那一口氣。當他要吐最後一口氣,他的呼吸止息,已經不能夠再吸取; 也就是呼吸最後一口氣,也代表這個人…,四大真的就此要分離,也代表這個人即將離去! 如果他平常有練習,維持、持續最後一口氣,只是為了…,真的就是人的最後一口氣。
為什麼要維持最後一口氣? 因為當四大要分離,四大分離跟這個有關係,跟這個有關係! 因為業力、業力所驅,把他拖去! 如果你可以爭取最後一口氣,是靠你自己,真正的你…,是真正的你在爭取最後一口氣; 就是說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業力,他的目的在這裡! 就是不要被業力給拉去,是由自己掌控自己的業力!」
徒:「這樣講,當然聽從懂啦! 可是
師:「如果
to be cont'd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出家、在家
出家、在家
菩薩、菩薩,Buddha、Buddha,我們的Buddha祂力量大,祂把佛法傳下,當時候的Buddha…,祂由人變成Buddha,祂開始說話祂說:”天上天下,我最大! 我最大!” ,為什麼說我最大? 理由無它!
”我容納得下天下! 當時候的Buddha 也沒有所謂的袈裟,但是弘法,祂為了表法,就會披袈裟。所謂的袈裟,其實只把衣服左掛來表法; 所以它叫做披袈裟。雖然說我最大,可是我也沒有辦法,為什麼? 我有牙、我有髮、我也有指甲,我也沒辦法; 因為我的兩眼一樣會昏花,我會落牙,我也會掉髮。
真的是沒有辦法,這就是身體的四大,人慢慢腐化、慢慢腐化。如果四大…,祂要分家、分家、四大要離家; 就是說這個身軀,頭髮、牙、指甲,全部會腐化,縱使說我最大,我也是拿它沒辦法。人要懂得這個身體四大…,地、水、火、風四大它本來是假; 因為是假,不要執著它,要認真修法。
這個法…,Buddha,當年祂把這個佛法、大法傳下; 祂微笑又拈花,把這個大法傳給了大菩薩。第一位大菩薩就是大(摩訶)迦葉,祂把佛法傳下,這就是心法、心印法門傳下。
然後又傳給了Anada 就是阿難達尊者,祂又繼續一代一代的傳下; 可是佛陀Buddha,祂老早就用祂的佛眼觀天下,祂知道這個佛法要傳到未來的大中華。大中華…,透過文化、語言的表達; 現在它是一個文化、佛法相當發達的一個國家; 就因為這樣子的文化,所以呢,就這樣很廣泛的傳下。
所謂的心法,心法、心法,我所講的是大乘佛法,這個法…,它這麼的偉大,當然要把它發揚光大。可是因為現在是末法,很多人披袈裟,假藉佛法、擾亂佛法、想要滅佛法。眾生眼睛要睜大,有緣就會遇到所謂的大菩薩為他講經說法; 可是畢竟是在末法,連佛陀真的都沒辦法!
我們回歸當時候,就是當年達摩祖師傳佛法,祂是有袈裟、有衣缽傳下來,可是最後五祖傳到六祖的時候,那些徒弟們為了爭奪袈裟,打打殺殺,真的也不是辦法。所以呢,就不再傳這個所謂的袈裟。本來的袈裟只是左掛,但是為了表法,有所謂的袈裟,就是中華式的袈裟。現在出家,祂還是一樣披袈裟; 但是不管要不要披袈裟,它無關心法。
袈裟可以表法,表Buddha佛陀的大法,如果眾生的眼睛沒有睜亮、睜大; 只要看到有人披掛袈裟,就以為祂是大菩薩!啊!那就真的是錯,也是差!啊!因為現在是末法,又有幾個人祂真正懂事心法?
啊!咿咿呀呀!嘰嘰喳喳!很多人都說他在弘揚佛法,當然有真正的大菩薩在弘揚佛法,但是也有一些是在滅佛、毀佛法,不只是佛陀沒辦法,我活著也是沒辦法!我會盡量想辦法,看看應該怎麼弘揚佛法。不出家,他很難說話,也很難去說法; 但是在家一樣可以弘揚佛法,我還是會繼續說話,也會繼續說法。
”我最大! 我最大!” ,這個所謂的“我最大“,是對著眾生來說話; 也就是說只要你去掉這個假,認真修佛法,去了這個假、顯真,那你就最大,你最大。每一個人的真…,祂都是最大,所以如果你(自性)可以起來說話,那你也是最大!”我最大”,因為我可以說法,你也最大; 因為你可以聽法,有人說法、有人聽法,你也不要執著它。因為沒有一個人在說法,也沒有一個人在聽法。
在當下、就在當下、當下,你是否知道聽法者那一個人…,他是誰啊!你如果可以起來說話,那你就真的可以自主當家,自主又當家,這是多麼的偉大!為什麼你不能夠開口來說話?不過你可以聽法,你可以修法,你要去掉這個假,去掉這個假,就在當下,不要執著這個假、當下就要放下、放下、放下,不管你出家、不出家,就要放下。
菩薩、菩薩,Buddha、Buddha,我們的Buddha祂力量大,祂把佛法傳下,當時候的Buddha…,祂由人變成Buddha,祂開始說話祂說:”天上天下,我最大! 我最大!” ,為什麼說我最大? 理由無它!
”我容納得下天下! 當時候的Buddha 也沒有所謂的袈裟,但是弘法,祂為了表法,就會披袈裟。所謂的袈裟,其實只把衣服左掛來表法; 所以它叫做披袈裟。雖然說我最大,可是我也沒有辦法,為什麼? 我有牙、我有髮、我也有指甲,我也沒辦法; 因為我的兩眼一樣會昏花,我會落牙,我也會掉髮。
真的是沒有辦法,這就是身體的四大,人慢慢腐化、慢慢腐化。如果四大…,祂要分家、分家、四大要離家; 就是說這個身軀,頭髮、牙、指甲,全部會腐化,縱使說我最大,我也是拿它沒辦法。人要懂得這個身體四大…,地、水、火、風四大它本來是假; 因為是假,不要執著它,要認真修法。
這個法…,Buddha,當年祂把這個佛法、大法傳下; 祂微笑又拈花,把這個大法傳給了大菩薩。第一位大菩薩就是大(摩訶)迦葉,祂把佛法傳下,這就是心法、心印法門傳下。
然後又傳給了Anada 就是阿難達尊者,祂又繼續一代一代的傳下; 可是佛陀Buddha,祂老早就用祂的佛眼觀天下,祂知道這個佛法要傳到未來的大中華。大中華…,透過文化、語言的表達; 現在它是一個文化、佛法相當發達的一個國家; 就因為這樣子的文化,所以呢,就這樣很廣泛的傳下。
所謂的心法,心法、心法,我所講的是大乘佛法,這個法…,它這麼的偉大,當然要把它發揚光大。可是因為現在是末法,很多人披袈裟,假藉佛法、擾亂佛法、想要滅佛法。眾生眼睛要睜大,有緣就會遇到所謂的大菩薩為他講經說法; 可是畢竟是在末法,連佛陀真的都沒辦法!
我們回歸當時候,就是當年達摩祖師傳佛法,祂是有袈裟、有衣缽傳下來,可是最後五祖傳到六祖的時候,那些徒弟們為了爭奪袈裟,打打殺殺,真的也不是辦法。所以呢,就不再傳這個所謂的袈裟。本來的袈裟只是左掛,但是為了表法,有所謂的袈裟,就是中華式的袈裟。現在出家,祂還是一樣披袈裟; 但是不管要不要披袈裟,它無關心法。
袈裟可以表法,表Buddha佛陀的大法,如果眾生的眼睛沒有睜亮、睜大; 只要看到有人披掛袈裟,就以為祂是大菩薩!啊!那就真的是錯,也是差!啊!因為現在是末法,又有幾個人祂真正懂事心法?
啊!咿咿呀呀!嘰嘰喳喳!很多人都說他在弘揚佛法,當然有真正的大菩薩在弘揚佛法,但是也有一些是在滅佛、毀佛法,不只是佛陀沒辦法,我活著也是沒辦法!我會盡量想辦法,看看應該怎麼弘揚佛法。不出家,他很難說話,也很難去說法; 但是在家一樣可以弘揚佛法,我還是會繼續說話,也會繼續說法。
”我最大! 我最大!” ,這個所謂的“我最大“,是對著眾生來說話; 也就是說只要你去掉這個假,認真修佛法,去了這個假、顯真,那你就最大,你最大。每一個人的真…,祂都是最大,所以如果你(自性)可以起來說話,那你也是最大!”我最大”,因為我可以說法,你也最大; 因為你可以聽法,有人說法、有人聽法,你也不要執著它。因為沒有一個人在說法,也沒有一個人在聽法。
在當下、就在當下、當下,你是否知道聽法者那一個人…,他是誰啊!你如果可以起來說話,那你就真的可以自主當家,自主又當家,這是多麼的偉大!為什麼你不能夠開口來說話?不過你可以聽法,你可以修法,你要去掉這個假,去掉這個假,就在當下,不要執著這個假、當下就要放下、放下、放下,不管你出家、不出家,就要放下。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何謂真修?
何謂真修?
(師):「你如果不要往前走,那就是往後、退後,不往前,那也就是往後。一旦往後,人哪,往後就是一種落後; 也就是污垢讓人無法往前走,他就停留。停留在哪裡啊? 停留在六道裡頭!
如果不要往前走,每天醉生夢死,到時候…,所謂的到時候…,就是無常一到的時候,他又換了一個頭。就是不同物種的頭,有時候,是人的頭,有的時候,是動物的頭。縱使是萬獸之首,牠還是動物! 動物、畜牲道,牠還是污垢!
人類啊,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醜陋,當他醜陋、污垢; 他就是往回走、倒退走,只好在六道裡頭遊走、行走。我們呢,要往前走,如何往前走啊! 所謂的往前走就是精進! 如何走啊? 我們應當怎麼走啊? 你覺得要怎麼走啊?」
(徒):「要除污垢啊!」
(師):「嗯! 一定要無漏! 你只有無漏,才是真正的往前走; 如果還是有漏,結果,他還是在六道裡頭! 何謂真修? 就是修無漏! 什麼叫真修? 何謂不修而修? 就是一定要修無漏! 無漏就是漏盡了,就可以怎麼樣?」
(徒):「漏盡了…,」
(師):「才可以真正自由來、自由走,你想要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 就是自由來、自由走。你想要停留,願力夠深厚,功夫夠深厚; 就可以自由來、自由走,想停留,就停留,想走就走。如果你可以證得無漏! 當然要努力的修! 啊! 要怎麼修啊?」
(徒):「除垢、修無漏啊!」
(師):「呵呵!」
(徒):「要怎麼修無漏啊?」
(師):「你是否作歌一首來歌頌來說如何修啊?」
(徒):「能力不夠!」
(師):「為什麼你會能力不夠?」
(徒):「因為很厚的污垢!」
(師):「還有?」
(徒):「還有什麼?」
(師):「你本來就是不淨不垢!」
(徒):「是啊! 不淨不垢! 所以呢?」
(師):「你本來就是不淨不垢啊!」
(徒):「不淨不垢! 本性是不淨不垢啊; 但是後來這個染塵埃,就錯成了污垢,所以本性沒辦法顯露啊!」
(師):「就是你本有!」
(師):「你如果不要往前走,那就是往後、退後,不往前,那也就是往後。一旦往後,人哪,往後就是一種落後; 也就是污垢讓人無法往前走,他就停留。停留在哪裡啊? 停留在六道裡頭!
如果不要往前走,每天醉生夢死,到時候…,所謂的到時候…,就是無常一到的時候,他又換了一個頭。就是不同物種的頭,有時候,是人的頭,有的時候,是動物的頭。縱使是萬獸之首,牠還是動物! 動物、畜牲道,牠還是污垢!
人類啊,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醜陋,當他醜陋、污垢; 他就是往回走、倒退走,只好在六道裡頭遊走、行走。我們呢,要往前走,如何往前走啊! 所謂的往前走就是精進! 如何走啊? 我們應當怎麼走啊? 你覺得要怎麼走啊?」
(徒):「要除污垢啊!」
(師):「嗯! 一定要無漏! 你只有無漏,才是真正的往前走; 如果還是有漏,結果,他還是在六道裡頭! 何謂真修? 就是修無漏! 什麼叫真修? 何謂不修而修? 就是一定要修無漏! 無漏就是漏盡了,就可以怎麼樣?」
(徒):「漏盡了…,」
(師):「才可以真正自由來、自由走,你想要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 就是自由來、自由走。你想要停留,願力夠深厚,功夫夠深厚; 就可以自由來、自由走,想停留,就停留,想走就走。如果你可以證得無漏! 當然要努力的修! 啊! 要怎麼修啊?」
(徒):「除垢、修無漏啊!」
(師):「呵呵!」
(徒):「要怎麼修無漏啊?」
(師):「你是否作歌一首來歌頌來說如何修啊?」
(徒):「能力不夠!」
(師):「為什麼你會能力不夠?」
(徒):「因為很厚的污垢!」
(師):「還有?」
(徒):「還有什麼?」
(師):「你本來就是不淨不垢!」
(徒):「是啊! 不淨不垢! 所以呢?」
(師):「你本來就是不淨不垢啊!」
(徒):「不淨不垢! 本性是不淨不垢啊; 但是後來這個染塵埃,就錯成了污垢,所以本性沒辦法顯露啊!」
(師):「就是你本有!」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生死解脫
生死解脫
(師):「這個所謂的拙火,拙火、拙火,它有一個脈絡。當你這樣子打坐、靜坐,有的人…他想要修拙火,修拙火,他要打通所謂的經絡、脈絡,不管你是行住坐臥或者只是打坐、靜坐,你都不要做錯、不能弄錯; 要不然可是會走火入魔! 所以說,有的人…他在修拙火,我並沒有特地說要來修所謂的拙火!
如果一個人的功夫,他修得還不錯; 不管是行住坐臥,有的時候,他並沒有在打坐,只要功夫、底子還不錯,不一定要所謂的打坐,你懂得嗎? 但是它可以相輔、相佐!」
(徒):「相輔、相佐!」
(師):「對! 相輔、相佐! 我們修行或者打坐,你目的就是要得到生死解脫、生死解脫! 有的人…,他比較笨拙,縱使想要修拙火; 可是因為笨拙,他有過、有錯,他不認錯也不改過、又笨拙,縱使他修拙火,就是會走火入魔!
有的人…,他就是在攪和,因為走火入魔就是有魔在那邊攪和! 修拙火、修拙火,如果說他修得真的很不錯,又照著佛所說、經典所說; 這樣子去做,他是有可能透過拙火,然後一步一步得到生死解脫! 當然想要成佛,不是一步就可以成佛,一定要很精進,不可以怠惰。
你看,經典佛陀不請自說有阿彌陀佛經,就是說或一日、或二日、或三日、或四日、或五日、或六日、或七日; 你只要這樣唸阿彌陀佛,最後、最終,他是一樣可以得到生死解脫! 他先到阿彌陀佛的淨土佛國,並沒有說一定要修所謂的拙火,他一樣可以到淨土佛國! 這只是不同的法門,只是一種方便善巧; 不一定就說非要修拙火不可。
拙,什麼叫做拙? 哪個拙啊,笨拙的拙; 可是我講的拙火…,它這個拙跟笨拙的拙,它只是一個巧合,都叫做拙,事實上不一樣、意境不同。或許,你會覺得我這樣講太囉嗦; 可是呢,我還是要講一講。所謂的拙火,其實它就是所謂的內火。
內火、內火,有的人呢…,他生氣,生氣就有一種怒火,火燒功德林! 那一種內火,又叫做什麼火啊?」
(徒):「是不是怒火!?」
(師):「除了怒火之說,還有什麼說呢? 」
(徒):「還有…怒火…,」
(師):「無明火!」
(徒):「無明火!」
(師):「恩! 無明火跟內火是不一樣的,無明火就是因為無明惑…,它就有一個無明火; 所以這個火啊! 有很多不同的意思! 同樣是中國話,你看,這個拙、拙火、內火、無明火,還有什麼火啊?」
(徒):「欲火!」
(師):「還有呢?」
(徒):「嗯! 火花的火」
(師):「所以光一個火,就有不同的解說! 對於這個拙火、無明火或者是說打坐、解脫,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看法或者是心得?」
(徒):「沒有心得!」
(師):「為什麼?」
(徒):「你不是要講什麼是拙火嗎?」
(師):「嗯! 拙火,你透過修行,我已經跟你說過; 不管是行住坐臥,你不一定是透過打坐,也不一定是念佛。
你只要靜坐,你的心真的靜了; 不管在哪一個角落,不分行住坐臥,它都有可能有這個所謂的”拙火”,它只是打通了你的脈絡、你的經絡的一個整個經過。」
(徒):「聽起來,跟道家的三昧真火很像啊! 是不是一樣的東西呢?」
(師):「真火、真火,它講真火,這個真字啊…,它講的是一種真氣,真人,覺得有一種火,他講的是一種熱能; 但是我們講的拙火,其實這也是…,現代人把它用可以解說的名相,來做為眾生解惑的一種假名、假說。」
(徒):「是不是一樣呢?」
(師):「是不是一樣啊?! 功夫如果有不同的段落,就會有不同的解說,同樣在修拙火; 可是因為功夫不同、境界不同、他的目標也不同,所以說不一定就是絕對相同的東西。因為道與佛…它本來就是不同的學說,所以它不可能等於什麼!」
(徒):「其實,我時常在想,按照佛經講跟道家講,它經脈相通的情況好像不大一樣; 可是人身體是一樣啊,為什麼會修不同的法門,結果這些脈絡通的時候,感覺就不一樣呢?」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因為每一個人的思想、學說、所說、所做,它完全是不同的脈絡。不同的學說,會影響你所說、所做是不一樣的; 一種是要得到真正的究竟解脫,一種它只想要保護假的窩、延長這個假的窩。基本上是不同的學說,所以它所說、所做是不是不一樣啊!? 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道家所說…,就是要保護這個假的窩,也就是所謂的假我,經過歲月蹉跎,把生命能拖就拖。
但是佛家所說…,是為了一個真我、得到究竟解脫,所說、所做是不同的學說,所以學佛最後是要得佛果。道家的學說是為了一個假我,經過歲月蹉跎,這個假我、真我、假我、真我、沒有得到究竟解脫,最後如果這個假我、假的窩用破,繼續再找新的窩! 所以完全是不同的學說! 」
(師):「這個所謂的拙火,拙火、拙火,它有一個脈絡。當你這樣子打坐、靜坐,有的人…他想要修拙火,修拙火,他要打通所謂的經絡、脈絡,不管你是行住坐臥或者只是打坐、靜坐,你都不要做錯、不能弄錯; 要不然可是會走火入魔! 所以說,有的人…他在修拙火,我並沒有特地說要來修所謂的拙火!
如果一個人的功夫,他修得還不錯; 不管是行住坐臥,有的時候,他並沒有在打坐,只要功夫、底子還不錯,不一定要所謂的打坐,你懂得嗎? 但是它可以相輔、相佐!」
(徒):「相輔、相佐!」
(師):「對! 相輔、相佐! 我們修行或者打坐,你目的就是要得到生死解脫、生死解脫! 有的人…,他比較笨拙,縱使想要修拙火; 可是因為笨拙,他有過、有錯,他不認錯也不改過、又笨拙,縱使他修拙火,就是會走火入魔!
有的人…,他就是在攪和,因為走火入魔就是有魔在那邊攪和! 修拙火、修拙火,如果說他修得真的很不錯,又照著佛所說、經典所說; 這樣子去做,他是有可能透過拙火,然後一步一步得到生死解脫! 當然想要成佛,不是一步就可以成佛,一定要很精進,不可以怠惰。
你看,經典佛陀不請自說有阿彌陀佛經,就是說或一日、或二日、或三日、或四日、或五日、或六日、或七日; 你只要這樣唸阿彌陀佛,最後、最終,他是一樣可以得到生死解脫! 他先到阿彌陀佛的淨土佛國,並沒有說一定要修所謂的拙火,他一樣可以到淨土佛國! 這只是不同的法門,只是一種方便善巧; 不一定就說非要修拙火不可。
拙,什麼叫做拙? 哪個拙啊,笨拙的拙; 可是我講的拙火…,它這個拙跟笨拙的拙,它只是一個巧合,都叫做拙,事實上不一樣、意境不同。或許,你會覺得我這樣講太囉嗦; 可是呢,我還是要講一講。所謂的拙火,其實它就是所謂的內火。
內火、內火,有的人呢…,他生氣,生氣就有一種怒火,火燒功德林! 那一種內火,又叫做什麼火啊?」
(徒):「是不是怒火!?」
(師):「除了怒火之說,還有什麼說呢? 」
(徒):「還有…怒火…,」
(師):「無明火!」
(徒):「無明火!」
(師):「恩! 無明火跟內火是不一樣的,無明火就是因為無明惑…,它就有一個無明火; 所以這個火啊! 有很多不同的意思! 同樣是中國話,你看,這個拙、拙火、內火、無明火,還有什麼火啊?」
(徒):「欲火!」
(師):「還有呢?」
(徒):「嗯! 火花的火」
(師):「所以光一個火,就有不同的解說! 對於這個拙火、無明火或者是說打坐、解脫,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看法或者是心得?」
(徒):「沒有心得!」
(師):「為什麼?」
(徒):「你不是要講什麼是拙火嗎?」
(師):「嗯! 拙火,你透過修行,我已經跟你說過; 不管是行住坐臥,你不一定是透過打坐,也不一定是念佛。
你只要靜坐,你的心真的靜了; 不管在哪一個角落,不分行住坐臥,它都有可能有這個所謂的”拙火”,它只是打通了你的脈絡、你的經絡的一個整個經過。」
(徒):「聽起來,跟道家的三昧真火很像啊! 是不是一樣的東西呢?」
(師):「真火、真火,它講真火,這個真字啊…,它講的是一種真氣,真人,覺得有一種火,他講的是一種熱能; 但是我們講的拙火,其實這也是…,現代人把它用可以解說的名相,來做為眾生解惑的一種假名、假說。」
(徒):「是不是一樣呢?」
(師):「是不是一樣啊?! 功夫如果有不同的段落,就會有不同的解說,同樣在修拙火; 可是因為功夫不同、境界不同、他的目標也不同,所以說不一定就是絕對相同的東西。因為道與佛…它本來就是不同的學說,所以它不可能等於什麼!」
(徒):「其實,我時常在想,按照佛經講跟道家講,它經脈相通的情況好像不大一樣; 可是人身體是一樣啊,為什麼會修不同的法門,結果這些脈絡通的時候,感覺就不一樣呢?」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因為每一個人的思想、學說、所說、所做,它完全是不同的脈絡。不同的學說,會影響你所說、所做是不一樣的; 一種是要得到真正的究竟解脫,一種它只想要保護假的窩、延長這個假的窩。基本上是不同的學說,所以它所說、所做是不是不一樣啊!? 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道家所說…,就是要保護這個假的窩,也就是所謂的假我,經過歲月蹉跎,把生命能拖就拖。
但是佛家所說…,是為了一個真我、得到究竟解脫,所說、所做是不同的學說,所以學佛最後是要得佛果。道家的學說是為了一個假我,經過歲月蹉跎,這個假我、真我、假我、真我、沒有得到究竟解脫,最後如果這個假我、假的窩用破,繼續再找新的窩! 所以完全是不同的學說! 」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談證量
談證量
(師):「你說法身講或者是肉身講,究竟有哪裡不一樣? 就像我們的手掌,如果是這樣子相向,或者是反向; 這是…,」
(徒):「手背!」
(師):「一個是手掌,一個是手背。如果說手掌相向、互相擊掌,就會發出聲響,如果手掌反向,彼此這樣子反向,各自走向不同的地方,就無法擊掌,形成所謂的悶聲不響,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
你是否可以想像手掌? 我們有手、有掌,但是一種是悶聲不響,一種是嘎嘎作響它有一樣的地方,有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相向,一個是反向; 我們的肉身跟法身有哪裡不一樣? 一個是有相,一個是無相,肉身是有形相,法身是沒有形相; 所以你這個肉身,不管是走到什麼地方,你就是會有一個相: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就是有一個相。
可是法身…祂是無形無相; 那你究竟怎麼樣可以看到法身…祂如何顯出祂的實相? 祂既然無相,為什麼會有相呢? 是透過這個肉身在講! 因為如果你這個法身…祂不想、也不講,你這個肉身存在,又怎麼樣呢? 如何顯現你的法身? 你覺得怎麼樣? 一個有相,一個無相!」
(徒):「無相如果悶聲不響,但是祂還是可以發揮一些作用,讓人可以間接的察覺或推論祂的存在啊!」
(師):「祂有什麼樣的光芒,又有什麼可以讓祂顯這個相? 因為祂就是無相啊! 祂是有腦漿、有思想,可是你怎麼知道祂有這個法身、有這個實相? 究竟應該要怎麼講? 因為很多眾生在聽講,可是無法想像; 一定執著有一個形相在那裡聽講,無法運用想像,是不是這樣?」
(徒):「是這樣!」
(師):「嗯! 究竟要怎麼講? 要透過怎麼樣來講? 真的是費思量! 所以有一些人就在講啊! 有光、看到光! 哈哈哈! 你覺得應該怎麼去講?」
(徒):「不清楚怎麼講!」
(師):「真的很難講! 不好講! 所以啊,佛陀就儘量講,祂有講文字般若,然後觀照般若,最後講到實相般若! 無相、實相,這樣不停的講,所以講到最後,一定要有個人的證量!」
(徒):「證量!」
(師):「ㄝ! 你有多少的證量,你就會懂得多少的實相,因為祂本來就是無形、無相,講究的是證量; 可是說到證量,又有幾個人有實際的證量? 因為祂談的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實相; 簡單的講就是要談證量,那這個部份真的是不容易講,但是還是要講! 所以啊,我們就是要先學佛陀的思想,有樣、學樣,從有相進入實相,這樣講、講、講,不停的講!」
(徒):「手背!」
(師):「一個是手掌,一個是手背。如果說手掌相向、互相擊掌,就會發出聲響,如果手掌反向,彼此這樣子反向,各自走向不同的地方,就無法擊掌,形成所謂的悶聲不響,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
你是否可以想像手掌? 我們有手、有掌,但是一種是悶聲不響,一種是嘎嘎作響它有一樣的地方,有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相向,一個是反向; 我們的肉身跟法身有哪裡不一樣? 一個是有相,一個是無相,肉身是有形相,法身是沒有形相; 所以你這個肉身,不管是走到什麼地方,你就是會有一個相: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就是有一個相。
可是法身…祂是無形無相; 那你究竟怎麼樣可以看到法身…祂如何顯出祂的實相? 祂既然無相,為什麼會有相呢? 是透過這個肉身在講! 因為如果你這個法身…祂不想、也不講,你這個肉身存在,又怎麼樣呢? 如何顯現你的法身? 你覺得怎麼樣? 一個有相,一個無相!」
(徒):「無相如果悶聲不響,但是祂還是可以發揮一些作用,讓人可以間接的察覺或推論祂的存在啊!」
(師):「祂有什麼樣的光芒,又有什麼可以讓祂顯這個相? 因為祂就是無相啊! 祂是有腦漿、有思想,可是你怎麼知道祂有這個法身、有這個實相? 究竟應該要怎麼講? 因為很多眾生在聽講,可是無法想像; 一定執著有一個形相在那裡聽講,無法運用想像,是不是這樣?」
(徒):「是這樣!」
(師):「嗯! 究竟要怎麼講? 要透過怎麼樣來講? 真的是費思量! 所以有一些人就在講啊! 有光、看到光! 哈哈哈! 你覺得應該怎麼去講?」
(徒):「不清楚怎麼講!」
(師):「真的很難講! 不好講! 所以啊,佛陀就儘量講,祂有講文字般若,然後觀照般若,最後講到實相般若! 無相、實相,這樣不停的講,所以講到最後,一定要有個人的證量!」
(徒):「證量!」
(師):「ㄝ! 你有多少的證量,你就會懂得多少的實相,因為祂本來就是無形、無相,講究的是證量; 可是說到證量,又有幾個人有實際的證量? 因為祂談的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實相; 簡單的講就是要談證量,那這個部份真的是不容易講,但是還是要講! 所以啊,我們就是要先學佛陀的思想,有樣、學樣,從有相進入實相,這樣講、講、講,不停的講!」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離苦得樂
離苦得樂
(師):「樂、樂、樂,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你樂不樂?」
(徒):「我…,不樂!」
(師):「不樂! 為什麼你不樂? 因為你作惡?」
(徒):「我啊! 我沒有作惡!」
(師):「為什麼你會不樂?
(徒):「唉! 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做!」
(師):「因為這個形形色色、形形色色! 你不樂,當然要離苦得樂; 既然沒有惡、不行惡,還是不樂,那你看這、你看那,形形色色。有失、有得,讓你不樂,讓你不樂! 為什麼人有失、有得會不樂? 因為他怕! 怕! 為什麼他怕? 只因為人哪,有這個殼,不易失而復得!
如果他作惡,他失去了這個殼; 當然就可能不樂,要換一個殼。脫殼、換殼,他就會有不同的骨骼; 但是人哪,不同的殼,其實裡面就有很多的垃圾,人腦殼裝了很多的垃圾,他卻以此為樂。他不知道這個殼…,它是這麼的熱; 悶熱、灼熱,猶如這個火在燒灼,所以灼熱!
這個殼啊…,人有這個殼,殼…,不同的人格,就有不同的格,不同的殼,都是因為自己造作,它就形成不同的風格,不同的人格; 不同的性格,所想要居住的這個殼,當然也分大格、小格。啊! 人們為了這個身上的殼,還有居住的殼; 他或許會降格、他不升格,但是呢,他以為這就是一種樂。
當一個殼,它破殼,它很熱啊! 就像一種火攻的一種殼! 這個地球也有地球的殼,叫做地殼,它當中、裡頭很熱,但人呢,本身裡頭也有產生一種灼熱! 我現在講的是一種熱、惱熱,為什麼人類會覺得有一種灼熱、惱熱? 人類因為惱熱變得笨拙! 你覺得人呢,不同的人格,不同的風格; 不同的性格,還有他不同的造作,行善、行惡就會造成他有不同的殼。
講到這個格,中國話的格; 它有很多不同的文字的組合,人的殼,也是一種四大假合和。假合和就等於一個殼,可是裡面那個尊者,他是有不同的殼,也是一種格,為什麼這個尊者在這個殼,他會覺得惱熱、又惱又熱? 因為假合和的殼,它就像是一種垃圾; 可是這個尊者要靠這個假合和的殼,他才能夠存活,他執著一定要有這個殼。所以啊! 他以為樂,可是卻又不樂,那麼的熱、灼熱、惱熱! 他要如何離苦得樂? 是不是應該要換個殼啊? 換個假合和的殼,還是要換個腦殼啊? 如果他這個色,也就是這個殼; 他要如何來照破這個色,他就有機會去看到自己的尊者。
尊者…,哈哈! 尊者…,我們是不是應該作一首歌,來歌頌這個尊者? 尊者、尊者…,這個尊者,他本身是擁有好的人格; 可是因為不能破殼,執著於這個色,也就是假合和的殼,尊者住在這個假殼; 但是他還是有腦殼。如果尊者本身照破、去參破來者、去者,來者他為什麼會來著? 為什麼又要去執著?
他如果離開這個殼,沒有找到自己的尊者,又換一個殼。如果這個殼破,而不是照破,他又去尋找另外一個新的殼; 結果又裝著不同的垃圾,不同的骨骼。他又覺得餓(惡)! 為什麼覺得餓(惡)? 肚子餓,還要去行惡? 對人不要苛責,要對自己苛責! 為什麼要對自己苛責? 因為你要去找到自己的尊者,什麼叫尊者啊? 就是本尊! 如果可以找到自己的尊者; 看到自己的尊者,你會笑呵呵! 笑呵呵! 你要如何照破、參破這個色? 如何破殼而出啊? 如果想要真正離苦得樂,就不能執著,一直再找一個新殼,就是有一個色!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忍人所不能忍
忍人所不能忍
(師):「當一個人有志難伸,他就必須要忍,也要懂得學會做人; 因為人中有人、人上有人。你要對人很真,真…,那別人一樣會對你真; 你對別人仁,別人也會對你仁。你的心要學會忍,忍人所不能忍; 所以一個人哪,有志難伸,當他有志難伸,更要學會忍…,忍! 也要懂得感恩、報恩,不要瞋、不要恨; 如果瞋、如果恨,代表這個人,他實在是很笨,愚笨! 也代表這個人他的根,他的六根對六塵就是因為笨!
人為什麼會笨? 就是因為瞋跟恨,就造成愚笨; 所以做人的根本要能夠仁、能夠忍,最後他才能夠真! 真,何謂真? 何謂真? 真,去掉假也就是真,這是最根本的一種學問; 你要學,你也要會問。
很多人他學文,他會做文,他也很認真; 也知道怎麼做學問,做學、做問; 可是他這個問,有時候很真,有時候很笨! 為什麼有的人會笨,有的人利根,有的人很鈍又很笨? 只是因為這一個人,他這個肉身… 他笨; 但是他如果能夠翻個身,把這個肉身翻轉成一個法身,那他一點都不笨! 因為他的根、他的本是很真,他就是不笨! 所以你要學、要問、要認真,最後他就會形成一個真; 也就可以任憑你去發揮你的根本。
人哪,什麼叫做人哪? 一個人、倆個人、三個人,還有所謂的天地人。一個人他要懂得如何尋根,就是尋找自己的根本; 要僅守他的本份,認真的學跟認真的問!問,問什麼啊? 問自己的根本說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哪? 要捫心自問! 我這個人,我這個人,我是一個假人? 還是一個真人? 問,這個問哪,也是一種很大的學問! 啊!
人,他會去分,也就是區分、分別; 所以它會形成有所謂的你、我,本人、他人之分,這是一種見分。見到了一個人,他會覺得這是另外一個人; 看到自己是一個人,別人又是一個人,另外第三個人,形成還是有另外其他一些人。這就是說人他看、他去分,所以慢慢的就會形成什麼? 就是金剛經所講的…?」
(徒):「人相、我相…!」
(師):「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有這種區分,這是人我之分; 更甚,人在滾滾紅塵、滾滾紅塵,怎麼樣啊?」
(徒):「不知道!」
(師):「沉淪! 就是沉淪! 所以我們要如何避免沉淪?」
(徒):「要尋根!」
(師):「尋根! 根…,人的根本就是自己的法身! 我們是透過肉身在做學問,可是啊,學問、學問,是不是要大哉問,去尋找自己的根? 自己的智慧之根埋得太深,要讓它翻、要讓它滾,要讓它怎麼樣?」
(徒):「浮現!」
(師):「呵呵!」
(徒):「啊!」
(師):「你要去找出你自己的真人!」
(徒):「喔! 找出自己的真人!」
(師):「嗯! 要認識自己的根,自己的真; 也就是認識自己的真面目的這一種真!」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喝咖啡談是非! Coffee Forum!
喝咖啡談是非! Coffee Forum!
喝咖啡、談是非,談您的是、論我的非,並沒有什麼不對。喝一杯熱咖啡,可以使人陶醉! 喝咖啡,可以續杯、再續杯,續杯也免費,如果續杯要收費,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回饋!
為了促進消費,我們可以到網路咖啡,喝一杯熱咖啡,喝咖啡、談是非,不是撥弄是非! 如果遇到小阿飛,他們也需要長輩的教誨,只要他們能夠痛改前非,不再惹事生非,人們應該給他們機會,您說對不對?
人言可畏,喜歡談論別人的是非,總是己是人非,不管是熱咖啡,或是冰咖啡,總是會再續杯、再續杯、再續杯,不管喝幾杯,也都不會醉,不會醉、不會醉、不會醉、不會醉,可是你不要儘管談人是非,記得不要當個小氣鬼,要給小弟、小妹一些小費,喝咖啡,可以滋潤人們的心扉,可以促進消費,又可以對社會回饋,何樂而不為?
我倆也可以在家裡喝咖啡,不必去外面消費,節省的經費,也可以回饋給社會,您說對不對? 對不對? 我倆一起喝咖啡,暢然以對,可以讚美別人的是,檢討自己的非。如果仍然是昨是今非,那就不對、不對、不對!
喝咖啡、談是非,談人的是、論己的非! 我倆成雙成對,一齊喝咖啡,我喝我的熱咖啡,您喝您的冰咖啡,喝了咖啡,一夜都不能睡,我倆一齊陶醉、陶醉、陶醉,我的最愛是咖啡、是咖啡、是咖啡!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人為什麼會覺得苦?
人為什麼會覺得苦?
(師):「你有苦說不出、有苦說不出,如果你擁有心靈上的財富; 某一個程度,你會滿足; 可是如果說你入不敷出,你就會叫苦。為什麼會叫苦? 因為在某種程度,人間的財富不足,就會入不敷出,就會過得很苦、很苦! 但是心靈上的財富跟人間的財富,它是不同的道路。
人間的財富、一種福祿; 如果你有福、有祿,你財富會足! 那心靈上的財富,你足不足? 也不足! 所以在某一種程度,它也就是一種苦! 苦! 人為什麼會覺得苦? 是什麼造成苦?」
(徒):「不足!」
(師):「是毒! 貪瞋痴三毒,俱足就會苦! 可是人不容易覺悟!」
(徒):「嗯!」
(師):「不容易覺悟,你會覺悟嗎?」
(徒):「會啊!」
(師):「個人覺悟,那父母呢? 父母會不會覺悟?」
(徒):「不會!」
(師):「你有苦說不出、有苦說不出,如果你擁有心靈上的財富; 某一個程度,你會滿足; 可是如果說你入不敷出,你就會叫苦。為什麼會叫苦? 因為在某種程度,人間的財富不足,就會入不敷出,就會過得很苦、很苦! 但是心靈上的財富跟人間的財富,它是不同的道路。
人間的財富、一種福祿; 如果你有福、有祿,你財富會足! 那心靈上的財富,你足不足? 也不足! 所以在某一種程度,它也就是一種苦! 苦! 人為什麼會覺得苦? 是什麼造成苦?」
(徒):「不足!」
(師):「是毒! 貪瞋痴三毒,俱足就會苦! 可是人不容易覺悟!」
(徒):「嗯!」
(師):「不容易覺悟,你會覺悟嗎?」
(徒):「會啊!」
(師):「個人覺悟,那父母呢? 父母會不會覺悟?」
(徒):「不會!」
(師):「為什麼他們不會覺悟? 因為他們也是貪瞋痴俱足,又沒有把佛教經典閱讀; 所以他們不知道怎麼去覺悟,怎麼離苦! 他們就這樣子頭沒頭出、反反覆覆,把這一種人間苦,或許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不算是樂土; 可是很多人卻當作是樂土,因為他們不悟,就頭沒頭出! 我們人都是凡夫,我們也是頭沒頭出。我們需要靠誰幫助,可以解除痛苦? 可以靠什麼啊? 去悟、要悟,要不然就會受輪迴之苦! 你悟不悟啊? 你還沒悟? 你什麼時候會悟啊? 你也不清楚。」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咒語 Mantra
咒語
(師):「你知道當我持這個咒語,為什麼我好像是不會忘記; 而且又知道它的意義,你有沒有覺得很有趣?」
(徒):「是有趣啊!」
(師):「那你有沒有很好奇?」
(徒):「嗯! 是有一點好奇啊!」
(師):「它有沒有一種奧密、深密?」
(徒):「應該是有!」
(師):「有它的道理!」
(徒):「嗯!」
(師):「你想不想解開這個秘密!」
(徒):「嗯!」
(師):「說到底、到底為什麼當我持咒語,不管我怎麼持; 不管是哪一種咒語,當我解析、要解密,我竟然可以記憶、可以記起這麼多的咒語,它的道理在哪裡?眾生會不會覺得很好奇?」
(徒):「應該會!」
(師):「因為佛陀當年,祂也講了很多的咒語; 但是祂也說不必解其意,你只要去記,它就有功力,就有法力。祂說你只要跟著持咒語就可以,同樣的道理,我也是這樣子跟你說起。當佛陀要宣說一番真理、一番道理,祂也是會講一些咒語…」
(徒):「嗯!」
(師):「那些咒語,真的都是看不懂它的意思在哪裡?! 你有沒有看過那些咒語? 有? 還是沒有?」
(徒):「有! 看過一些咒語,不知道它的意思,沒錯!」
(師):「我講的咒語跟祂講的咒語,也是同樣的道理,我也曾經跟你解析、為你解析。我不知道你是否還有這種記憶?」
(徒):「記得啊! 以前也解釋幾句啊! 甚麼”殊噜”, ”殊噜”一句話就有很多意義!」
(師):「對! 我就是必須要從許多的咒語跟咒語中間,還是要去拮取,它在不同時空,不同的訊息,它是有不同的涵意… 就是深密! 同一個等級,彼此都知悉這是甚麼意思,彼此用念力,都會知道它的道理意義。
因為你還沒有到達這個果地、次第或等級,你還在爬階梯; 所以你當然不懂得這個意思! 如果要為你解析是可以,但是你會只在那邊記憶哪一字、哪一句是甚麼意義。
然後呢,你去記憶、你就會去執著它,所以佛陀就說你不用去知道每一字、每一句,只要跟著它,持這個咒語,它就有法力、有功德力,這樣子就可以。因為要解析啊! 講一篇道理太長了! 光是解就很費力,所以就不必!」
(徒):「嗯!」
(師):「是這樣子的道理,懂嗎? 一定要合一,可是人哪,凡夫眾生沒有合一!」
(徒):「對啊! 要如何合一呢?」
(師):「它是一體,身、語、意本來就是一體啊! 可是因為執著、分別身、語、意沒有合一,有對立的關係,也就是說我是我、你是你,總是會有對立的關係。
所以呢,沒有合一,它就產生對立啊!」
(徒):「沒有合一!」
(師):「對! 身、語、意一定要合一啊!」
(徒):「對啊! 我現在是問如何合一,你跟我講說它不合一…」
(師):「因為你貪瞋痴慢疑,沒有連根拔起,就無法合一,你這個 …”疑”!」
(徒):「貪瞋痴慢疑,所以無法合一,好! 那就又回歸到原點啦! 等於是說沒有把貪瞋痴慢疑祛除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來持咒的話,身、語、意是不會合一的,它是沒有效的,但是如果說把貪瞋痴慢疑可以祛除,然後來持咒它就會身、語、意合一!」
(師):「也不是這樣的! 你要透過持咒語,慢慢的,你一心不亂的讓你自己專一持咒語,它就會有功德的累積! 慢慢的這樣子,你就有辦法除去! 你持咒語,可以讓你專一!」
(徒):「是!」
(師):「而不是說完全除去了,才能夠持咒語,不是這樣的!」
(徒):「是!」
(師):「你要專一持咒語,念佛一樣要專一! 慢慢的你要合一、專一!」
(徒):「是啊! 要專一、合一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