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碰壁面壁和斷臂

碰壁面壁和斷臂

師:「當年達摩祖師為什麼需要面壁? 為什麼要面壁? 因為他碰壁,所以他就去面壁! 他碰到什麼壁? 他碰到梁武帝! 達摩祖師為傳法語來到東方,可是他碰到梁武帝,他怎麼講,梁武帝都聽不進去。梁武帝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功德累積,雖然他會請教達摩祖師開示法語、佛語。達摩祖師內心懊惱不已,有無限的委曲想要歸去,不得已只好到少林寺面壁。他難道是為思過而面壁? 非也! 他只是要瞭解東與西的相同、相異,他必須要窮究這樣的道理! 當他窮究道理、等待時機,也就是說因緣、因時、因地、因機,就會有不同的徒弟來到他那裡,為他斷臂求法語。

是誰斷臂求法語,你可曾記憶? 慧可 (神光) 為了求法語而斷臂,在雪地裡斷臂,只為求法語。達摩祖師雖然不是涕零感激,但是他會心動、產生漣漪,所以收慧可 (神光) 為徒弟。他認為慧可 (神光) 可取,把心法傳承給慧可 (神光)。

一個是斷臂,一個是面壁,所以這就是因緣和巧遇,他們兩個本來就會相遇在那裡,是一種奇蹟或者是巧遇!為求法語,一個可以斷臂,一個可以面壁。梁武帝雖然有蓋廟宇,表面上有功德累積,但是心裡執著、沒有斷愛去欲; 法身不起。如果沒有斷愛去欲,瞭解真正的法義和法理,就會一直在六趣輪迴不已。」

徒:「達摩已遠去,達摩的武功已不可追尋,失去蹤跡 ...」

師:「他是歸去來兮 ....」

徒:「只剩下 ...」

師:「武功心法!」

徒:「只剩下書中的典籍,現在這個時候武功重現,可以有各種錄影、錄音設備。」

師:「現在利用高科技,可以把武功的點點滴滴儲存記憶,要如何記憶? 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節錄、摘錄下來,儲存光碟的記憶,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但是在古典經籍裡,武功心法要怎麼傳承? 是靠文字的記憶。但是它隨著時間的遷移,已經消失得沒有蹤跡,如何重新出現? 如果你有心法,就知道它是相通的,所以這叫緣起。

因緣、因時、因地、因機這種緣起,它有音波、訊息儲存在宇宙虛空裡,你能夠用你的腦力、心力蒐集,它是一種密; 但這個密 要懂得解密,就是用身語意蒐集,你合一、就可以抓取、擷取。擷取後的訊息,我用念以肢體、語言表達出去,所看到的東西,可以是一種瑜珈、一種 拳、一種劍,任何一種法器或是武器。

如果你通了,自動看得到任何東西,就知道這個東西、它的用意,是一種用具、一種工具,你知道如何操作得宜。表現在外面,它有一個面積、一個體積,怎麼樣採用它? 如何運用它最適宜? 你自己心裡有這個東西,看到它,看在心眼裡,也可以說熟悉,自然地就知道怎麼操作,絕對沒問題! 是大同小異,但是你要運用得宜,自然地就知道看到一個東西,要怎麼提? 要怎麼踢? 要怎麼取? 怎麼放下去? 都不是問題!」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入流不入流

入流、不入流

師:「Hello、hello、hello,我們有出去走,從北投、從北投走到山的那頭,走一走,今天的天氣可是冷颼颼、冷颼颼。從這頭、到那頭,從這頭、到那頭; 然後我們也到處逛、到處遊,我們去到山頭,我們是自由來、自由走。

在山的裡頭,我從這頭、到那頭,這樣子走,這樣子遊,嗯! 你有沒有什麼覺受啊?」

徒:「覺受?」

師:「嗯!」

徒:「覺得…,」

師:「什麼都沒有!? 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

徒:「什麼都沒有! 你說山的那頭,什麼都沒有?」

師:「就是除了人頭…,」

徒:「嗯! 除了人頭…,還有話題!」

師:「還有香油!」

徒:「人頭跟香油!」

師:「還有我們也看了一些比丘!」

徒:「對啊!」

師:「比丘、比丘,他應該自證又自修,自證又自修! 裡頭,有許多的比丘,有的人埋首; 他們在搜(search) 他們想要搜(search)的東西。有的人可能是埋首在經卷裡頭,他們就是這樣子忙! 有的人把頭探出去,有的人看裡頭; 可是如果沒能夠好好的修,最後只有剩下香油!

我不出家,不當比丘; 我還是要修,我還是要修。如果不修,沒好好的修,縱使當比丘; 也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只能夠囚、囚、囚(求、求、求),把自己來囚,然後得不到自由! 他們在修,為什麼要修? 他們在修什麼啊?」

徒:「修,當然是修成佛之道啊! 修,只能說在成佛之道上走啊! 修,希望是修到…,因為他們那些話語,看起來都像禪宗,都是想要明心見性!」

師:「他們想要入流!」

徒:「入流!」

師:「對!」

徒:「想要明心見性! 可惜都不入流啊,沒有人入流! 是嗎? 其實,我看現在世界上大部份的人都是不入流的,很少有人入流的,我們有碰到其他入流的嗎? 好像沒有啊!」

師:「所以我為問你有沒有比丘已入流? 這麼的長久,在這樣個地球,有許多的比丘…,他們所求就是希望能夠入流; 可是現在的比丘,他們每天在持咒、很認真在修,為什麼不入流啊?」

徒:「不入流,就是修…,不得其法! 沒有明眼人指導,不然照理講; 得其法又有明眼人指導; 應該不是那麼難成就,應該!」

師:「那我請問你,你入不入流?」

徒:「我也不入流啊!」

師:「你已經擁有人來指導該如何修,你卻又為什麼不入流?」

徒:「我沒有時間修!」

師:「你不入流,我覺得很愧疚!」

徒:「沒有時間修!」

師:「我覺得愧疚! 因為我沒有辦法教你如何入流! 我很愧疚!」

徒:「唉!」

師:「我真的很愧疚! 你也修得很久、很久!」

徒:「我已經很久沒有在修!」

師:「你知不知道,為什麼你也不入流?」

徒:「因為沒有心在修!」

師:「不是! 因為向外求、向外求!」

徒:「向外求!」

師:「對! 你不入流! 你已經有我來教你怎麼修; 可是你卻不入流,只因為你的心向外求! 你向外求,我很愧疚,因為你跟我很久; 可是你不入流! 我很愧疚!

我究竟應當如何來教,讓眾生懂得向內修,而不是向外求; 所以我需要研究、研究! 我自修、也無所求,縱使是無所求,可是如果想要幫助眾生入流,你覺得我須不須要繼續修? 修正的修!」

徒:「修正的修! 為什麼是說修正的修,不是修行的修?」

師:「我當然會修! 但是修正,我是要調整,我需要研究!」

徒:「為什麼眾生不入流?」

師:「嘿! 我要研究為什麼眾生會這樣不入流!」

徒:「唉! 研究!」

師:「我需要做專題研究! 呵、呵、呵!」

徒:「這個研究…,」

師:「有這麼多老參、老學究,他們也已經研跟修這麼久,為什麼就不入流? 他們也知道說要向內修,不要向外求; 可是呢,我要探究、我要研究他們學這麼久,為什麼不入流? 這個主題應當研究、研究,探究、探究!」

徒:「對! 這倒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師:「這是我今天到此地一遊,我個人的覺受,我應該好好研究、研究,探究、探究,究竟是什麼特殊的理由讓這麼多研修佛學這麼久,也很想入流,卻為什麼就不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