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要發大願

要發大願

看得太有限,就是這麼一點點,而且只是眼前,這是什麼呈現? 這是肉眼,肉眼所見很淺,就像一個平面,這個距離不會太遙遠、不會很遠,一小點、一丁點、一丁點,這完全是看你的慧眼、你的心眼;人因為自己的淺見,就會產生所謂的大小眼,大小眼會讓你看不見,所以你要擴大你的視線,看遠一點。

要有遠見,其實遠見是可以到達所謂的無限,當你關起眼簾,閉上兩眼,你就看不見,打開肉眼,看的是眼前,根本看不到後面,旁邊的平面你看到一點點;如果你想要看左邊一點點,頭要偏一邊,一定要偏一邊,如果你要看上面,要把頭往上抬一邊。抬左,你看! 左邊要偏一邊,頭也一樣要向右偏一邊; 你要看下面,頭要低一點,看上面頭抬高一點,那就是肉眼。

如果你閉起雙眼,又像看得見,那就是用你的心眼,沒有真面就沒有所謂的真眼,真的眼就是你的慧眼,看不見就是看不見;所以我說你可憐,看得太淺、很膚淺,看看經典,要有大願,那你所看的就是很遠、很遠,可以到達無限、無限,無量無邊。

現在你看得見,你看見什麼,如果我消失不見,你是否看得見? 就看不見,如果我不在你身邊,你必須閉起你的雙眼,你的心裡面其實會有我這個人的浮現,可以看得見;而且你可以看到我的臉,可是有時候你又覺得若隱若現,好像看得見,又好像看不見,因為在你的心裡面會浮現。

它是儲存,靠記憶儲存在裡面,是儲存在你的第八識田;但是你會被自己第七識所蒙騙,你的真面被假面所騙,所以你看不見,而且是會繼續騙,或許有一天,當你見到自己的真面,就不會被騙。

你心裡要發大願,真的發大願,你的心要無量無邊,或許有一天會實現,現在你是看眼前,都是看眼前,你把你的頭點、點、點…,然後呢,你還有一張人臉;但是瞬間會變臉,無法永遠保持同一張臉,你要知道有緣就會再相見,無緣不能再見,而且會離得很遠,你知道這種道理其實很淺顯。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文人之劍與武人之劍的差異

文人之劍與武人之劍的差異

法師:「講到紫微劍,紫微劍是屬於文人劍的一種,是至聖先師周遊列國隨身佩劍。他遊說四方,教化無數之人。古譽其勁能招國門之關,並非指其為拔關開閘之大力士,而是指孔子倡導儒家學說,形成中國文化道統,影響中國社會數千年之久,其力之巨大,非常人所及。

唯孔子六藝中曾提及詹台子羽提劍斬蛟龍之故事,其弟子冉有、子路更是勇猛善劍之士,古人愛劍,自古皆然所以文人之劍跟武人之劍應該是有所不同,妳可以講講文人之劍與武人之劍的差異。」

:「文人,自古有所謂的文人跟武人,人、是由人本身來把它區分所謂的文人跟武人;但是同樣是人,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分? - 當我們聽聞,會先去分,見聞也會去分。自古為什麼分所謂的文跟武,就是說文人是以文為主,所以稱為文,武人呢,專注於所謂的武 - 武術、武藝、武學,稱為武人。

文跟武其實不可分,真的是不可分! 為什麼是不可分,分是人在分,所以稱為文人或武人,其實它本是不可分;不管是文人或武人,它真的是不可分、不可分,他有這個身 - 身體的身,有分是因為人本身在分所謂的文和武。基本上如果個人守本份,所謂的本份就是本身,本身有所謂的肉身和法身之分,是可以這樣子分;但是人本身要怎麼去分文人、武人,既然去分所謂的文人、武人,也就是因為他的身份,或者是他的出身,或者他外表給人的一種感覺來劃分,說他是武人或者是文人。

文人、文人,他當然會作文,作很高深的文,他也會作論,也會作文;所以通稱為文人,有時候他還是個文明之人。至於武人呢,武人通常有講所謂的出身,他是武人的身份就稱為武人,既然人有不同的身份,所以分文人、武人。文人為什麼要不專注於從文,就是作文或作論,為什麼他還要學武? 在古代學武的人,以佩劍代表特殊的身份;所以文人佩劍,武人當然要練劍以防身,它的根本其實是為了防身,那也代表他的身分,這就是文人、武人之分。

從文可以作文,可以修身養性,如何來修身? 第一步,從心裡學古文,就是文言文,從其中學到不同的成份,文人藉練劍抒發情緒,他對於當時在朝為官有不同的政治氣氛,可以藉著文、練武、練劍這個層面,守住本身的身份,亦武、亦文,他會練劍,劍它本身有分;因這個文人的程度而有所區分,如果他懂得分寸,也懂得氣氛,他為官在朝有不同的氣氛、身份,他要懂得拿分寸,就知道有深淺之分。

他學劍隨著他的文、他的穩 - 他的內斂沉穩,這個有分,劍術有高、低、淺或深之分,也是他的意境、文人本身的意境一樣有分、有分。是誰在分啊? 就是他本人,肉身學文,他有他的特殊身份;但是隨著他的文 - 意境之深,很深! 本來是由淺入深,他越來越深、越來越深,更懂得申論。如何去作高層次的文或論,隨著這種深、意境之深,他可以掌握文,肉身根據這個文可以抒發內涵意境之深。武術、劍術有分,真的有分上下、高低、深淺之分,文有深淺,劍術一樣有高低,隨著個人的身份;佩劍也是有分,就像現代有分所謂的幾段,在古代一樣有不同的身份。先從文人來開始述說、延伸,這個文人他會內觀,他會越觀越深;他的文、他聽聞、觀氣氛,他會作文,他會藉著這個文抒發他內涵意境之深,所以透過這個劍,表面是一把劍。

文人之劍定義為: 文人所舞之劍為文人之劍,但是這個劍也是隨著他的知見 - 智慧的高深;它是不一樣的成份、有不同的成份,舞出來的味道也是要講究人倫。它有君臣之分,就是代表不同的身份,在古代指的是文人,也有文人在家不做官,一樣可以學文;也一樣可以練劍,他就不分、沒有君臣之分,乃是純粹個人願意學文,也願意學武,一樣可以擁有劍,它就比較不分。

所謂的俗人,俗人有人學文、有人學武,這個武、這個武術,如果是俗人、凡夫所學的劍術;因為它不含文,它的成份一樣是武人。如果意境比較高深,一樣是要由淺入深,但是武人給人的感覺、他的氣氛;如果他沒有修一點文、他的氣氛就像武夫,武術就可以滿足他的肉身,或許文人滿腹經綸,但武人的氣氛 - 武的氣氛比較深,除非他願意學文。

武術呢? 透過武術,他這樣子練、練、練,練到讓這個人,個人、不管是文人或武人都是人;凡夫不管是文人或是武人,就是一般人 - 就是俗人、凡夫,除非練到這個人,透過這個肉身來練劍,這個劍,漸漸的它會由淺入深。當個人,不管是一個文人或武人,一旦入凡塵就變成一個凡人,要如何區分? 其實有外在的身份 - 肉身、外表不同,有不同的身份,職業出身造成不同的身份。基本上,他的根本就是個人 - 凡人;但是會隨著他意境的淺或深,意境如何變成淺或深,他就得學習,除了做人的根本,他還要向上提昇,不可向下沉淪,如果向下沉淪,永遠只是當個凡人。個人願意提昇自己的意境越來越高深,不要沉淪,就是所謂的分、他的區分,區分他的根本,是在這個地方來區分;是意境,個人的深淺、高深,最高境界的成份,越往上提昇,他會越來越加分、越來越加分。只要他不沉淪,往上提昇、提昇,也就是得到他最高的身份,就是所謂的法身,從肉身提昇成法身,到最高會有所謂的化身。

佛陀教我們這些凡人,我們真的只是凡人,我們不要沉淪! 我們入凡塵,已經變成一個凡人,我們要提昇、要想辦法加分;不管文人、武人,可以透過佛陀教給我們的智慧,佛陀教我們這些凡人要福慧雙修,要怎麼修福、修慧? 我要講的是慧,佛陀教給我們所謂的智慧,就是有智慧劍! 智慧劍表面是一把劍,裡面講的是佛陀的正知、正見跟正念。

透過佛陀教給我們的智慧,依教奉行,學佛陀的法身,我們凡夫眾生執著佛陀一定要有這個肉身,佛陀雖遠離我們;但是佛陀的法身不曾離開這個凡塵。佛陀說去就去、說來就來,也有所謂的化身,最主要是佛陀的法身常在,但是我們凡人執著有這個肉身;縱使佛陀現身可是你看不見佛陀的法身,就說沒有這個人、沒有這個人。如果你練、練、練,好好的練佛陀的智慧知見,它就是文人加武人知見的一種合身,你從這個肉身練、練、練,練到變成法身,透過這樣子練、練、練,總有一天你會由凡人變成聖人,這也就是所謂的意境之分。

不管是文人練劍、武人練劍,人哪,本身是凡人,已經入凡塵,已經是凡人;但是我們不要沉淪,我們透過這個練,藉假的肉身去練、練、練,練到法身。佛陀教我們練智慧之劍,練劍一個重要的根本 - 就是它的因緣,我只是作個淺論,就是說我們不要分文人或武人;因為我們已經落凡塵,已經是俗人,我們要去想、要聽聞佛陀,縱使佛陀現身,我們凡人無法親聞,但是留有經典在凡塵。不管任何時分,二六時分我們要從心、從心裡、真心起來練,練、練、練,總會有一天佛陀會親自教你,佛陀縱使是親自教你,你是看不見;但是經典流傳在人間,給我們凡人,我們要去練、練、練,練到由凡人變成聖人,透過肉身練到有法身,這是練劍一個最根本的認識,就是說文人之劍、武人之劍,基本、根本不分,文人或是武人他是有不同的身份,但是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凡人。」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王者之劍與庶人之劍

王者之劍與庶人之劍

:「這個古聖、先賢有講庶人之劍和王者之劍,所謂庶人之劍就是這些人他們拿著劍,來彼此爭鬥,比劍、鬥劍。王者之劍,按照先賢所講是用一種比方: 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

那意思就是說王者之劍,它不是庶人之劍那麼小,他是把整個國家地理當作是一把劍,可以利益所有的人民及其國家,跟庶人之劍是有很大的差別。那智慧之劍聽起來,至少目前聽起來,我瞭解好像是個人修練之劍;但是它應該也可以超越王者之劍,擴及於宇宙虛空才對,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講一講…」

:「智慧劍,智慧之劍、知見,智慧本來就潛藏在自性裡面,只是很久人們自己沒有發現,要重新發掘、重新發現這樣的智慧之劍知見! 這個智慧之劍、知見好像離自己很遙遠;因為你都看外面,就離自己很遠,如果看裡面是看真面,只是存乎一念之間。它一點也不遙遠,它就在裡面,離你這麼遙遠;只因為看外面,不看裡面,一線之間,裡面跟外面是不是一線之間? 也就是一念之間!

不管是智慧劍、王者之劍、庶人之劍,外型是一把劍,在自性裡面;只因為他們認為看過劍,把它當作是一把劍,他個人看到這把劍,就說它是一把劍。

王者之劍: 王…,這個地方的霸王,他只想要稱王。在古代他要稱王,他要有利、要有錢,還要有工具;所以寶劍、一把劍對他而言,就代表這種身份、地位、和金錢,他有一把劍。當然表現在外面,他真是威風八面,要別人聽他的語言,服從他的知見,他一定堅持己見,或許他有善念,他會用忠、用賢來統御人間,這是王者之劍。

他想要統領人間,他把在人間所看見的山川、地理、河間,當作是他統領的空間,對他而言,是一種地理空間;但是會隨著時間的演變,這個王一樣會消失在人間。他這個肉身已經不見,但是他的劍,可能比他的身要留存得久遠,或許他曾經講過的語言、聖賢的語言也有可能流傳在人間,訴說這個主人所行、所言,有些故事流傳在人間。

至於庶人之劍: 庶人啊! 就是一般老百姓、凡夫,沒有勢、沒有權,但是他畢竟也是個人,他這個人為什麼有凡夫知見? 在他的自性裡面,只因為忘記從前、他沒有見到自己的真面,他一直在六道裡往返流連;只要他根據經典好好的練,或者根據聖賢所言來練,至少他也可以練到成仙。

如果他有緣,念到佛陀的經典,如果有更好的因緣,或許可以見到他自己本來的真面就是所謂的真面目;但那是要有好機緣,當他練、練、練,練到某一個時間,他的智慧自然呈現,就是智慧知見,當然也是他的真面在見、在練。」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人為什麼要道歉?

人為什麼要道歉?

:「人為什麼要道歉?

:「道歉…,本身是一種語言,就像執教鞭、黨鞭,通常需要重複一遍又一遍,可是有人的語言,是一種片面,有一種是全面、有一種是欺騙、有一種是妄言、有一種是真言;如果是一種欺騙,他不能繼續騙、也不能繼續編,只好出面道歉。

他可能會經過篩選,要怎麼道歉,怎麼編織一套語言,語言可能是真言、也可能是謊言,也可能是一種權變;他總是透過文字或語言,就述說所謂的道歉,有人為行為道歉、說錯話道歉,或者為自己曾經傲慢或偏見,也會道歉。有時候是一種選舉語言,或政治語言,都可能產生所謂的道歉。你現在要挑選所謂的道歉,我把它編一編、編一篇道歉這一種層面,它有深有淺,有深的層面、有淺的層面,有表面上的語言,也有很深的意義在裡面。

人為什麼要道歉? 是一種誠執的道歉,懺悔的道歉是從心裡面,他覺得對別人真的虧欠、良心發現,就透過語言來道歉,有的是透過書面。有的透過語言做各種道歉,有的或許只是一種表演、表面,或者只是一種敷衍;但是不得不道歉,那還有另外的層面,不同層面的道歉,他為道而歉,為了他走的道路,他欠缺、他虧欠、他道歉,他本來就缺、本來就欠。

為什麼道歉? 光是這兩個字眼、這個表面,這個叫做道,就是說抱歉;因為他虧欠,理虧、虧欠,所以他說、述說,說道歉、說抱歉,這是另一種層面的語言的道歉。還有所謂的深跟淺,如果有人犯錯,他是無心之錯,或者是無心的欺騙,或者是有心的欺騙;但是是一種善意的欺騙,也是一種語言,有的人看得見、有的人看不見。不管不同的知見,被要求道歉,那他就道歉;因為有時候,有的人拉得下臉,有人拉不下臉,該道歉、就道歉,就是化繁為簡,就說一句道歉。

道歉…,有人覺得沒有顏面,有人不會覺得沒有顏面,說道歉、就道歉一遍,不關所謂的顏面;只因為良心發現,或本身覺得有所虧欠、就道歉,這是一種層面。然後呢,還有人錯誤連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就這樣子騙騙騙,到處行騙;有的是騙錢,有的騙了人家的時間,有的是用美言、有的是用惡言,有的是用謊言、虛言,到處詐騙。他騙、他騙、他騙,有的也真的被騙,有的不被騙,有的人很不要臉,到處騙、不覺得虧欠,有的人為了愛現,甚至於大言不慚到處講、到處騙;竟然可以一遍又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就這樣子用謊言繼續騙,有的人真的被騙。眾生很可憐,有的人騙就是行騙,當然有人就被騙,很多是騙錢,當然也有人是騙權,為了取得權而騙。

權…,就是所謂的政權,或者是行政權、處理權、管理權,就是權變的這一種的權,在英文裡面的語言叫做power,叫做authority,所以是一種權。拳…,當然也包含這個雙拳,就是fists,也是一種權,有的人是為了權謀而變,有時候也是一種騙,有的人可以編,讓人家相信他所言;但是這個又回到所謂的道歉,有的人騙了錢,當他良心發現,他不想繼續騙、就道歉,他會還錢,也不會自己激辯、巧辯。有的人會詭辯、激辯、巧辯,但是這個故事無論如何的編;不管多少遍,他是一種假的、虛幻的一種語言,連他自己本身都被蒙騙,被自己騙。

我說眾生可憐是說眾生都被自己騙,他還以為自己是一種高見,自己得到了錢與權,不懂所謂的道歉跟虧欠;他覺得這個是自己的能力、語言、善巧激辯,他會通達權變,所以他取得了權與錢,還有另外一種強權、行政權。有的人是從不道歉,因為他被自己騙,不懂得抱歉、不懂得道歉,不是他不願;而是他被自己騙,覺得從不虧欠,所以不必道歉,這只是一種觀念。為什麼會有這種觀念,甚至於是一種惡念、惡知、惡見,它的來源、根源;也是因為被自己蒙蔽、蒙騙,基本概念、理念,也就是說眾生被蒙蔽、被蒙騙幾千億年,沒有改變。他從來沒有發現,自己是被騙,所以不知道怎麼道歉,不懂得道歉、也不知道要道歉,為何而道歉,甚至於在甚麼時間、他會再度出現,都不知道何日、何月、何年是他的大限,所以你說冤不冤啊,可不可憐?

我現在是根據你所要了解的道歉,我把它編一篇,只是告訴你這一種知見,因為各種眾生就會有各種知見,也會有各種的念;但是我希望你有正知正見,不要被自己蒙騙,也不要別人言、你就跟著言,要有這種觀念。要懂得深與淺,在不同的時間跟空間,不同的層面,真的有深、有淺,希望你養成正知正見,才有辦法出離人間三界火宅,要不然我來人間,如果不能帶你出離人間三界火宅,真的是很冤、很冤、很冤!